如果細數中國古代的書法名家的話,我們不難發現,沒有一個成名的書法家不是天才,也沒有一個書法家不是極度勤勉之人。
大家熟知的有王獻之“十八缸水”的故事,也聽過說歐陽詢在索靖的書法面前觀摩三天三夜的場景,智永禪師也有“退筆如山”的傳說,而據說宋代的米芾在大年夜還要練字,蘇東坡甚至能夠日書八個小時,明代的宋克也能夠“日廢十紙”。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而還有一個江蘇書法界的頂級書法泰斗,據說他能夠每天寫一萬字,并且堅持了20年,最終在晚年的時候寫下了一卷曠世神作。
他就是文征明。
文征明史料記載當中的文征明11歲的時候才開始講話,從資質上來講,并不是特別的突出,但他卻能夠得到當時藝術界最為優秀的資源作為后盾,在文學上,他得了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吳寬的指點,而在繪畫上,他又經過沈周的提攜,成為了畫壇的一代宗師,而在書法上,他自幼年開始就得到了大書法家李應禎傳授其傳統筆法精要,沒有像其他書法家一樣走彎路。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在書法上的學習,早日學到純正的筆法,不走彎路,是一個書法家取得成就至關重要的方面,當代許多人練字多年,沒有古法基礎,結果白白浪費了多年的光陰,也始終無法入門。
關于文征明的書法,稱他為“明代第一”絲毫不為過,他不僅是“二王”書法衣缽的真正傳人,更是一位“五體皆擅”的書壇泰斗,并且對于后世的影響力后世無有能及者。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他的兒子文嘉曾經這樣評價他的父親文征明:
隸書法鐘繇,獨步一世。公平生雅慕元趙文敏公,每事多師之。論者的公博學,詩、詞、文章、書、畫,雖與趙同,而出處純正,若或過之。
意思是說文征明的隸書學習鐘繇,能夠獨步當時,并且其詩文書畫師從趙子昂,已然深入其堂奧,甚至精純之處猶有過之。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文征明晚年書法的集大成者無過于他的“四體千字文”了,這《四體千字文》包含了楷書、篆書、草書和隸書,因為楷書有楷法,行書運用的也是楷法,草書有草法,隸書有隸法,篆書有篆法,所以是“四體千字文”。
對于普通的書法學習者而言,倘若將文征明的這件《四體千字文》悉心臨摹通透,你對于每一種書體,都會有一個深入的理解,并且對于中國傳統書法當中的“篆法”、“隸法”、“楷法”、“草法”都會全盤掌握,在此基礎之上再去上追晉唐,往往能夠有巨大的成效。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這件文征明的《四體千字文》可以說是文征明一生當中書法的集大成者,如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是真正的國寶級文物。
文徵明《四體千字文》臺北故宮超清版
而今,我們將此卷的原作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刻,極度清晰地復原出跟原作毫無差別的作品,每個字都與真跡無二,見此作如見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