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筆,是中國獨有的繪畫工具。”講座中,鄭有慧把中國繪畫在世界繪畫史上五千多年的輝煌成就娓娓道來。從新石器時代和仰韶文化的陶器紋飾說起,到商、周、戰國時期銅器的紋飾集成,再到漢代統治者利用人物線條的圖畫當作為政教的協助,鄭有慧深入淺出地講解了中國繪畫融入歷史、文化的多重意義和作用。
鄭有慧身體力行揮毫潑墨,在現場為居民們演示國畫藝術中的各種用墨和筆法,邊示范邊講解,居民們為鄭有慧展現出來的高超技藝拍手叫好,還嘗試自己動手畫一畫。鄭有慧在一旁耐心地講解分析,指出居民在作畫學習中容易出現的誤區。
鄭有慧擅山水,尤以梅竹見長,自小師從著名國畫家陶冷月、申石伽、唐云、邵洛羊等畫壇大家。活動當天,她帶來了自己的最新著作《書畫名物憶舊》,與居民一起賞析傳統書畫作品。“單靠技法支撐起一幅畫,并非沒有可能,但是這樣的畫一定是單薄和蒼白的。”鄭有慧以親身學習經歷告訴居民們,只有通過不斷提高繪畫技巧的同時,多讀書、勤學習、提升各方面的人文素養,才能使畫作更富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