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歌、刷視頻、聊天、點外賣、網購……我們每天要查看手機幾十甚至數百次,幾乎到了沒有網絡寸步難行的程度。英國權威調查網站OnePoll前不久發布的一項針對2000名成年人的民意調查顯示,一般人每天需要利用網絡完成多達90項在線任務,包括整理電子郵件、支付賬單和規劃行程等。人們通常每天利用互聯網瀏覽社交媒體9次、傳輸視頻和音樂等內容6次。
“網絡讓人們生活變得愈發忙碌的原因之一,是信息的發送和接收速度變快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應用中心測評主管肖震宇告訴“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在沒有網絡之前,人們主要靠電話和書信溝通,必須在結束上一個電話后,才能接第二通電話或處理下一項任務?!岸W絡通信就不一樣了,”肖震宇說,“不論是QQ、微信、釘釘還是郵件,只要連著網,手機或電腦就會有源源不斷的消息涌入。許多信息還是同一時間發送過來,瞬間就會增加不小的工作量。”舉例來說,一家奶茶店在沒有網絡的情況下,只會在客人進店后才制作飲品;而接入網絡后,店里空無一人也可能頻繁接到外賣訂單,店員連坐下來休息的機會都沒有。
上述調查還指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沒有網絡將難以度過一天;38%的人認為網絡比鍛煉或社交更重要;61%的人更是會因手機沒電或網絡信號不好而倍感壓力,甚至覺得被孤立或出現焦慮。這些人稱,在有網絡可用時,人們可以順利完成預約或導航等任務,但若沒有網絡,這些需求就會成為費時費力的“挑戰”。對此,肖震宇表示,網絡焦慮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容易產生“信息沖突”?!叭说亩虝r記憶和多任務處理能力決定了普通人一般只能同時完成7件事?!毙ふ鹩钫f,如果在8小時上班時間內要處理90個在線任務,相當于1小時內完成11項,遠遠超出了大腦處理信息的能力。讓大腦持續處于應激狀態,必然給精神帶來極大壓力,產生焦慮、緊張等負面情緒。
“網絡應該給我們帶來便捷,而不是壓力?!毙ふ鹩顝娬{,擺脫這些不良情緒,最重要是提升任務處理效率,用好網絡這一溝通工具。
手機設置為專注模式或勿擾模式,收到信息后既不發出聲音也不震動,能幫助暫時屏蔽部分外來信息的干擾,在完成手上更緊急、更重要的工作后,再集中統一回復。例如,從早上8:30到中午11:30的工作時間內,可利用剛到單位的半小時處理郵件、短信、微信等,9:00~11:00把手機調到專注模式或勿擾模式,聚精會神工作;午飯前的半小時,再集中處理更碎片化的事情。將社交軟件狀態設置為“工作中”或“有事晚些聯系”,也能幫助減少碎片化信息占用的時間。
“不必刻意回避網絡或想辦法將其關掉。學會有效利用新技術,其實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完成更多有意義的事?!毙ふ鹩钭詈笳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