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中有一項看似不起眼但實則非常重要的能力——平衡力。行走、跑步、下蹲等各種活動時,都需要身體保持四平八穩,這樣才能步態平穩,活動利索,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更強。尤其對老人來說,平衡力好有助于降低跌倒等意外風險。
第一階段:本體感覺。劉欣介紹:“本體感覺通俗來說,指的是一個人不用看、不用摸,就可以感受到自己是否在一個平衡狀態。”這一階段的訓練,可從簡單的單腳站立開始,同時配合閉眼、抬手臂等增強本體感覺。
推薦動作:找一個穩定的平面,單腳站立,將一只腳向前抬起約45度,保持30秒鐘的穩定狀態。如果可以從容達標,再試著閉上眼睛,看能否繼續保持平衡。想要增加難度,可以同步將手臂向上抬起,保持平衡。如果難度增加后無法一下子維持30秒,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一次5秒,連續6次。
第二階段:動作中保持靜態平衡。這一階段考驗單腳運動狀態下的靜態平衡,動作進一步升級,強調下肢穩定性。
推薦動作:單腳站立,將另一只腳向后抬起與地面平行,上半身同步往下延伸直至與地面平行,然后雙手握住一個小球(網球、健身球都行)向前伸展,做出送球的感覺,保持3~5秒后回到站姿。進行2~3組,每組做10~20次,組間休息不超過30秒。
第三階段:動態平衡。這一階段講究以動態的方式訓練身體平衡力和穩定性,訓練場地可以從穩定平面進階到不穩定平面,例如波速球。
推薦動作:波速球底面是一個硬板平面,正面是一個半球形的彈性弧面,可以站在弧面上,手臂抬起,雙手置于胸前。首先左腳向左側邁出、點地,然后左腳回踩在弧面上,換另一邊做同樣動作,左右邊都完成為1次,練5~10次為1組,進行3~5組。
第四階段:干擾中保持動態平衡。這一階段,身體需在有外在或自身干擾的環境中保持穩定,進一步刺激神經和肌肉系統。
推薦動作:找一面離身體有一定距離的墻,將波速球弧面向下,底面向上,單腳站在底面上。保持單腳站立姿勢,對墻扔球,球觸墻后回彈時接住。另一種方法是雙腳站立在底面上,向上空拋球,接住球后下蹲,然后緩緩站起,保持穩定后繼續拋球。重復3~6組,每組練6~12次。
劉欣介紹,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一周進行2~3次,通過6~12周的訓練打好基礎;第三階段和第四階段,一周進行1~3次,通過5~10周的訓練進一步增強平衡力。需提醒,隨著年齡增長,骨骼肌的銳減,老人平衡力下降速度較快,訓練時要注意適度適量,在改善平衡功能的同時,應適當增加一些核心訓練,如平板支撐、臀橋等,提高身體對不穩定狀態的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