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膳食、均衡營養,這八個字對于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奈何想要真正做到這八個字,即使對成年人而言,也是“知易行難”,更別提幾乎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嬰幼兒群體。可是,嬰幼兒、兒童、少年等群體,因為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對營養的需求恰好又更為迫切和嚴苛,飲食稍有不當,就容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失衡。對此,《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重點解決微量營養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熱能食物攝入過多等問題,實施臨床營養干預,加強對學校、幼兒園等營養健康工作的指導?!庇纱丝梢酝茖У贸?,嬰幼兒、兒童等群體,不僅要合理膳食、均衡營養,更要實施臨床營養干預,換言之就是應當有針對性地補充營養。
小孩子一日三餐吃得好,還有必要針對性地補充營養嗎?
許多家長認為,只要一日三餐吃得好,就不會出現營養不足的情況,也就沒有必要針對性地補充營養。其實,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一項最新研究結果顯示,我國6~17歲兒童糧谷類和畜禽肉的日均攝入量過高,超過中國學齡兒童平衡膳食寶塔推薦量的比例分別為58.43%和76.06%,而全谷物和雜豆、新鮮蔬菜、新鮮水果、堅果、魚蝦類、奶類及其制品,大豆類的日均攝入量較低,低于推薦量的60%的比例分別為80.55%、76.21%、85.21%、88.99%、79.67%、86.93%和70.81%。由此可知,“一日三餐吃得好”并不代表營養結構合理,也側面反映出我國多數家庭的傳統膳食結構的營養素不齊全。如此一來,即便孩子“一日三餐吃得好”,也有必要針對性地補充營養。
既然有必要,那應該針對性的補充哪些營養?
2020年《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指出我國6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為4.8%;6-17歲兒童青少年生長遲緩率為1.7%。2023年5月30日,新華社新華健康信息服務平臺(《經濟參考報》)發布了《0-6歲兒童免疫力調查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0-6歲兒童免疫力狀況堪憂,即體內缺乏維生素A、維生素D、鐵、鋅等關乎免疫力的微量營養素,亟待科學補充。由此兩份報告可知,我國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缺乏維生素A、D,鐵、鋅等微量元素,故而造成生長遲緩率偏高。鑒于此,可以有針對性地、科學地補充這類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