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營養均衡的門檻不低,首先不能偏食
很多人會說自己不挑食,但絕不會說自己不偏食,因為偏向于喜歡吃某一種或一大類食物很正常,也會受到環境影響,但長期如此一定會導致營養不均衡。有的營養素不均衡會引起較大的影響,如脂肪超量會導致肥胖、三高等,有的則僅僅是一些小的癥狀,如缺乏一些微量元素導致手蛻皮、沒力氣等,這些或多或少都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長期營養不均衡,就會越來越偏向于某一種患病趨勢,比如現在的人普遍碳水化合物與糖攝入過多,糖尿病患者和肥胖患者比例就偏大。如果想改善這一問題,首先要改正偏食。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偶爾去嘗試一些平時吃得少的東西,如以素食為主的人可以嘗試一些動物內臟,以重口味為主的人可以嘗試一些清淡食物,不需要有較大的改變,只需要嘗試即可。
2.對食物的看法要有依據,不能有偏見
很多人聽到或看到一句謠言就信以為真,根本不會去探究其真實性,導致對一些食物的看法出現偏見,比如之前說過的“喝豆漿會雌化”等。其實食物大多數時候都不存在危害,只是在特定情況下或者攝入量很大的時候才會出現危害,如果動輒由于謠言或者迷信放棄一種食物,是很難達到營養均衡的。
當然這里僅指在沒有了解食物的情況下就產生的偏見,并不是已經公認的有害食物。我們在對待食物時還是應該多了解,而不是盲目、偏見。
3.對于火爆或流行食物應該多思考
網絡時代對于信息的甄別已經難上加難,各個圈子爆出一個功效食物來,像是江湖中傳出了一本武林秘籍,大家競相模仿,比如之前火爆的烏梅汁,或者陳皮等,除了對一部分人的一部分癥狀確實有效,更多的還是廣告或者營銷的手段,如果盲目跟風不僅會浪費錢,還有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老老實實做飲食,遇到問題及時找醫生或營養師,相比自己在娛樂軟件里刷到的無根據結論,最好還是多思考思考,健康不能亂試。
最后,我計劃組織一個飲食規劃活動,想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給我留言。我是食品營養學賀蘇,今天你偏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