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里的菜肴大多以追求美味、吸引食客為首要目標,這就使得菜品往往呈現出高油、高鹽、高糖的 “三高” 特點。以一道常見的宮保雞丁為例,為了讓雞肉更嫩滑、口感更豐富,廚師會加入大量的食用油來炒制,出鍋前還會淋上一層明油,使得整道菜油光發亮,看起來十分誘人。據估算,一份餐廳售賣的宮保雞丁,油脂含量可能高達 30 克甚至更多,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烹調油攝入量應控制在 25 - 30 克。長期食用這樣高油的菜品,脂肪攝入量超標,身體無法及時代謝,脂肪便會在體內堆積,導致肥胖,進而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
在外就餐時,菜品的鹽分攝入也極易超標。餐館為了迎合大眾口味,讓飯菜更加 “下飯”,放鹽時往往毫不手軟。一盤普通的家常豆腐,吃起來咸香可口,但其中的鈉含量可能已經超出人體一天所需的三分之一。過量的鹽攝入會使人體的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臟和腎臟的負擔,久而久之,高血壓等疾病便悄然找上門來。高糖問題同樣不容忽視,許多甜品、飲料自不必說,就連一些看似普通的菜肴,如糖醋排骨、魚香肉絲等,為了調出濃郁醇厚的味道,會加入大量的白砂糖或冰糖。這些隱藏在菜品中的 “甜蜜陷阱”,讓糖分在不知不覺中攝入過量,容易引發血糖波動,增加患糖尿病的幾率。
與外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家常烹飪,在家做飯時,我們能夠根據家人的健康狀況、口味偏好精準把控食材的種類與用量,做到營養均衡搭配。主食可以粗細搭配,米飯中加入糙米、燕麥等全谷物,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菜品則注重葷素結合,每餐保證有足夠的蔬菜,提供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搭配適量的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類、豆類等,滿足身體的營養需求。自己烹飪時,油鹽糖的使用量也能嚴格控制,避免過度攝入。長期堅持家常飲食,身體能夠獲得充足且均衡的營養,保持良好的運轉狀態,精力充沛地應對生活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