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阿姨今年49歲,身高158,體重70kg,就在兩周前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在此期間,醫生叮囑胡阿姨日常注意三餐飲食、規律作息,還要適度地進行運動。因為運動不僅可以輔助治療糖尿病,還能減輕體重,預防高血壓、高血脂“找上門來”。
為了盡快使血糖降下來,胡阿姨對醫生的囑咐也格外上心。前幾天開始跳廣場舞,大概2小時,并沒有什么太大的不適,只是覺得腿部有些酸痛感,但可以忍受,也沒當回事兒。
但是,胡阿姨覺得廣場舞運動量小,連續跳了幾天發現體重和血糖并沒有多大的變化。胡阿姨便開始跑步,跑了半小時后便開始氣喘吁吁,腹股溝和髖部有明顯的酸脹感。但還是繼續跑了2個小時,且堅持了1周。
期間,她發現酸脹感越來越重,而且膝關節也出現疼痛、脹痛的癥狀,睡覺難以忍受,最后來到醫院。
經過檢查,被確診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胡阿姨一瞬間心如刀割,自己只是為了改善糖尿病癥狀和減肥而鍛煉,沒想到卻造成這么嚴重的后果。
我們都知道運動有助于身體健康,但是像胡阿姨這樣的中年人,進行大量且長時間的運動,卻不盡人意。所以,年齡大了,運動得越多,身體就越健康嗎?
一、中老年人運動的越多,就越好嗎?
通過文中胡阿姨的案例,可以肯定地說,運動并不是越多越好。特別是對于中老年人群體來說,過度的運動只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我們知道,運動可以加強機體的免疫力、有效的控制體重、加速新陳代謝等等,對身體的好處很多人可謂是有目共睹。所以,很多人會為了達到一些目的而進行積極的運動健身,卻忽略了運動過度也是對健康不利的。
那么,什么是運動過度?
簡單的來說,運動過度就是所進行的運動量過大,超過了身體所能承受范圍的現象。通常是因為運動安排不合理,比如運動的強度過大、持續時間過長等等。另外,還有一種是中斷運動一段時間后,突然又進行高強度的運動。除此之外,作息不規律,自身營養不良以及不良情緒也可能會引起運動過度。
運動過度的人,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發生肌肉不正常的酸痛感,這里的不正常酸痛,指酸痛感比較強烈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得不到緩解。而且,過度劇烈運動會導致皮質醇的分泌和雄激素下降,就會讓人感到疲倦。另外,大腦神經會因受到過度刺激而興奮,會讓人焦躁、記憶力下降,出現胸悶、心率不齊和失眠的癥狀。
如果出現一次的過度運動之后,好好休息可能會恢復過來,但如果是長期運動過度的人群,由于多次累積,會容易導致身體發生這些危害。
首先,運動過度會降低身體抗氧化能力,使機體產生的自由基升高,導致身體加速衰老。其次,運動過度還容易使皮質醇水平升高,增加食欲,影響神經傳遞,容易造成向心性肥胖和腦損傷。
因運動過度造成機體超負荷運轉,容易導致肌腱的損傷,損傷到一定程度,就會發生關節炎、骨關節炎或其他肌腱發生斷裂。
更壞的情況像胡阿姨這樣本身有些肥胖,身體靈活性、敏捷性不如常人,過度運動膝蓋就容易過度磨損,最終可能導致疲勞性骨折、股骨頭壞死。甚至還可能誘發心肌梗死、肝腎功能受損。
明白了過度運動所帶來的危害。你可能會不明白,既然運動過度不好,不運動對身體也不好。那么,到底做多久的運動才算合適呢?
為了探究這個問題,《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卷》的周刊上就發表了一項研究。
該研究共涉及40.3萬人,進行了約16年的健康隨訪調查。最終發現,那些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或劇烈運動的群體,全因死亡率較低。
也就是說,每日進行大約22分鐘的高強度鍛煉,就可以降低死亡率。但對于中年人來說,其身體機能和骨骼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并不建議中老年人運動強度過大。特別是以下這三種運動方式,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二、注意:這3種運動方式對健康不利!
最常見的就是走路過多,我們知道走路可以鍛煉身體,所以有些人一天可以走到好幾萬的步數。事實上,走路過多會影響下肢的靜脈回流和血液循環,容易使腿部水腫。
此外,也易導致關節肌肉、膝蓋、腳踝以及腳后跟的韌帶等,造成不同程度損傷而發生關節炎、滑膜炎等疾病,甚至失去關節正常功能。同時,還容易加快脈搏的跳動頻率,對呼吸和心血管造成損傷,進而加重心梗、心臟病等疾病。
2016年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上,建議每天身體活動最好在6000步以上,一般達到8000步就可以了。并且每周至少進行5天的中等強度鍛煉,平均每天大約30分鐘即可。
還有一些人,平常幾乎不運動,受某些因素影響而突然做大量的劇烈運動,會很容易導致骨骼中的橫紋肌發生溶解。這樣一來,肌肉細胞就會直接釋放至血液里,從而刺激或堵塞腎血管,發生急性腎功能損傷。
而對于已患有腎病的患者,其運動耐力性較差。在劇烈運動中會增加耗氧量,會使腎臟發生缺血、缺氧,從而加劇腎臟的損傷。
因此,運動需要循序漸進,一定不可以突然大量運動。建議剛開始先選擇中低強度的運動,比如慢跑、散步等。在身體適應之后,再逐漸增加運動強度。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長時間堅持下去,才會有顯著效果。
另外,一起床就運動也是不可取的,有些人喜歡晨練,特別是在空腹狀態下而進行的晨練是不利于健康的。因為人在早晨,血液比平常更為黏稠,所以血糖值偏低。貿然進行大量運動的話,身體會消耗糖原,導致血糖值更偏低,容易發生頭暈目眩、昏厥的表現。特別是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血壓低、貧血的患者,一味地空腹晨跑,更容易發生這些癥狀。
因此,最好起床后,吃過早餐過一個半小時再開始運動,能夠避免空腹鍛煉出現血糖偏低發生的不適感。另外,也要注意運動時間不要過長、運動強度也不可過高。
那么,中老年人應該做什么運動呢?
三、對中老年人,推薦做這3種運動
1、散步
散步對中老年人是非常合適的。因為散步不需要消耗過多的體力, 也不容易引起身體過度運動而發生勞損。經常散步可以促進腸胃的蠕動,有助于中老年人更好地消化、增強機體代謝、調節精神狀態。
建議中老年人可以飯后20分鐘,到室外進行散步,按照自己最舒服的速度走,多看看周圍風景,調節心情,中途也可以多多休息,大概散步40分鐘左右即可。
2、慢跑
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曾做過一項研究,要求400位中老年男性和女性每日進行12分鐘的慢跑。
結果發現,他們體內500多種物質發生了變化,且對大多數人的健康起到促進作用。例如,體內的谷氨酸減少29%(促進心臟病和糖尿病)、1-甲基煙酰胺增加33%(促進脂肪分解)、二甲基胍基戊酸減少18%(對肝病有促進作用)等。
由此可見,慢跑有益于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每日僅慢跑12分鐘就會獲得不錯的效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慢跑之前需要做個熱身,慢跑過程中也要調整好呼吸。若有不適,則需要停下來,以免發生不可預測的危險。
3、太極拳
太極拳是一項很好的運動方式,也比較受老年人喜歡??茖W研究表明,太極拳有益于老年人減輕骨關節壓力、緩解關節的疼痛。而且對心臟和肺的負荷量較小,很適合膝蓋有健康問題的中老年人。
不過,也需要中老年人根據自身狀況,量力而為就行,不用太過于追求動作的完美性。
重要提示
運動并不是越多越好,每個中老年人的體質都不同,所以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不可以勉強自身去進行高強度、過量的運動。才能讓身體得到有效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