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在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康復治療技術實訓基地里,15歲的鵬鵬正在減重步態訓練器上進行訓練,醫生張傳凱告訴記者,該儀器可以根據腦癱患兒體重及需要減少相應負荷,促進下肢向前邁步,建立正常的步行、步態模式,糾正異常的步態。
鵬鵬是腦癱患兒,在2013年實訓基地成立之初就來到了基地,經過10年的康復訓練,他已經從不能站立,進步到能夠自主走路。“腦癱是個長期的治療康復過程,北京、上海、濟南……我們帶著孩子去過很多地方,在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上午有專業人員幫孩子做康復,下午就去對面的教學樓上課,我們在這里待得很舒心。”鵬鵬的媽媽說。
為何醫院建在學校里?校長袁敬華給出了答案。
“這是學校從1992年以來,在發展中不斷創新,在創新中不斷發展的結果。”袁敬華告訴記者,縣級特殊義務教育學校辦附屬醫院,是從“康教結合”邁向“醫教結合“最為重要的一步,在“康教結合”成功實踐的基礎上,開啟了“醫教結合、綜合康復”辦學模式的新探索,是一條既順應全國特殊教育發展大趨勢,又獨具特色的新路子。2016年7月,山東省殘聯、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衛計委提出并命名“夏津特教模式”,下發文件,要求全省殘疾兒童去康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學習。
近年來,夏津縣在基層治理中以殘疾人的保障為重要內容,把完善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和關愛服務體系作為重要民生實事,著力推進“醫教康養”融合發展,構建起殘疾人從特殊教育、康復訓練、就業服務到托養照料的全生命周期關愛服務體系,這其中,夏津縣特殊教育學校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目前,該校擁有學前7個月腦癱兒童到17周歲接受中職教育的聽障、智障、腦癱、孤獨癥及多重殘疾各類型殘疾學生1050人,成功取得聽力語言、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三級定點康復機構資格,初步構建起殘疾兒童教育、康復、職業技能培訓、過渡性支持就業、托養為一體的“全生命周期”關愛服務模式。
記者在學校的一對一教室里看到,老師將一名佩戴人工耳蝸的孩子的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讓他感受聲帶的震動,練習發音;在音樂室,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跟著音樂的節奏訓練聽覺和身體協調能力;在運動治療(PT)治療室,幾名醫生正分別為腦癱患兒和自閉癥患兒做推拿,接下來他們還將接受作業治療(OT)、傳統中醫治療、中藥熏蒸治療等……
夏津縣聚焦特殊教育,健全面向聽力、肢體、智力、多重殘疾兒童的特殊教育服務機制,構建殘疾人醫教救助體系。打造一貫銜接式教育,先后創辦了特殊教育學校、特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打造殘疾人幼小康教融合、初中興趣培養、中職技能訓練的十五年一貫制免費教育,目前,全縣持證殘疾人學前入園率、義務教育普及率、高中段普及率分別達到96.7%、98%、95%。并且,堅持“康中融教、教中融康”,打造“康復型”教學環境,做足康復元素,淡化醫療氛圍,實行“個性化”培育模式,鼓勵支持殘疾學生參加社會活動。在山東省第十一屆殘運會乒乓球比賽中,夏津學生獲得一金兩銀佳績。
除了為每一個殘障孩子提供適合的教育,為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夏津縣還致力于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融入社會,千方百計提升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成為自食其力的人。
“多年的‘醫康教融合’教學康復實踐發現,智障學生初中畢業后已經具備了學習技能的條件,只要教育方式得當,技能選擇合適,他們照樣能夠勝任,甚至比正常人做的還要好。而讀中職、學技能、拿文憑,無疑是智障孩子靠一技之長走進社會、融入社會,成為自身其力勞動者的最佳、最有效途徑。”袁敬華向記者介紹。
2018年,德州市魯北特殊教育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成立,這是山東省唯一一所民辦特殊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開設康復技術、老年管理與服務等相關專業,打造適宜智障學生的手工類、適宜其他殘障學生的工藝美術類兩大基礎產業,到目前,已有2021、2022兩屆82名學生畢業,其中12人分別升入天津理工大學、山東省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山東省服裝職業學院、棗莊職業學院、臨沂職業技術學院和聊城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就讀高職,56人在福慧家園支持性就業,其他畢業生走上社會找到了各自合適的崗位。
2022年,夏津“憨樂兒”殘疾人就業基地成立,建立就業輔導員永久陪伴制度,打造工藝品加工、西點烘焙、老味千層饅頭、種植養殖、家政服務五大就業鏈條,被中殘聯授予“德州市‘蝸牛之翼’智力殘疾人就業支持服務站”,目前,已經有60多名智殘人士實現就業,每月平均能拿到400——1000元不等的工資收入。
“特殊教育能不斷向前發展,能有更好的醫教康養條件,都離不開政策的扶持。”袁敬華說。
夏津縣深化醫教救助保障,推進落實“兩補貼一報銷一保障”制度,衛健部門將符合醫保救助人員納入報銷范圍,教育部門保障義務教育公用經費落實,對有醫教需求的殘疾兒童全部及時救助,目前,全縣共有510多名殘疾兒童享受康復救助及醫療報銷。為確保“幼有所育、老有所養”,對重度殘疾人實行兜底保障,建設殘疾人托養中心,累計為550名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輔助性就業、社區康復、技能培訓、文體活動、交流互助等服務,為200名殘疾人士提供上門送康送養服務。探索開展輕度殘疾人到老年公寓拖地、為老年人洗腳等照料服務,實現殘疾人就業與老年人照料融合互補。夏津縣托養中心被評為山東省殘疾人之家建設品牌—“如康家園”首批試點單位。完善托養服務保障體系。對無生活自理能力,殘疾等級為一二級的智力、精神、視力、肢體殘疾人,及時補助殘疾照護支出。一級殘疾人每月發放161元,二級殘疾人每月發放14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