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天快走30分鐘,每周達到150分鐘,可降低患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等風險。但初練者總是“沒有章法”,導致無法堅持、發(fā)生損傷、鍛煉效果差等問題。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教授蘇浩表示,初練快走無需立馬達到規(guī)定的分鐘數(shù),應科學定個“月計劃”。具體建議如下。
第1周:60~75分鐘。從每天15分鐘開始,以步調輕松的散步形式為主,主要目的是養(yǎng)成運動習慣。建議第1周至少鍛煉4~5次,建議把休息日定在周三和周六,保證運動的連貫性。
第2周:80~100分鐘。每天走20分鐘左右,每周5天。如果某天時間比較充裕想多走一會,可適當延長,然后休息一天。蘇浩表示,這周開始要注重培養(yǎng)良好走姿,為之后提高速度做準備。正確姿勢:1.保持頭部正直,背部挺直,下巴微抬;2.肩部不要過分前傾,保持放松;3.手臂隨著步伐自然擺動,走得越快,擺動幅度越大,以減少耗能;4.腳著地時的順序為:后腳跟—腳掌—腳趾;5.腿打直但不鎖膝。
第3周:100~125分鐘。每天增至25分鐘左右,每周5天。此時身體已基本適應,可適當增加速度,以中等強度、最大心率的60%~70%為準,即微喘、但還能對話。注意加快速度時也要保持良好姿勢,不要為了增速而邁大步幅,否則會過度拉伸腿部肌肉,破壞核心穩(wěn)定。同時,建議這周根據(jù)身體狀況增加一天的鍛煉時長,但別超過45分鐘。
第4周:120~150分鐘。每天步行30分鐘左右,每周5天。每次鍛煉時可增加速度練習,推薦高強度間歇方法,比如以最快速度快走2分鐘,再以正常速度走1分鐘,以此重復5分鐘。同時繼續(xù)增加某天的鍛煉時長,但別超過60分鐘,第二天要充分休息。
蘇浩提醒,健走前要對足部、腿部進行放松,尤其老年人腿腳不靈活,更易引發(fā)損傷。推薦動作:1.腳趾進行張開、閉合練習;2.轉動左右腳踝、微屈雙膝畫圈;3.前后擺動手臂,左右扭臀;4.提踵、弓步蹲等拉伸大腿和小腿。如果發(fā)現(xiàn)任何“周計劃”做起來比較困難,第二周繼續(xù)重復進行,直到身體能承受,再進行下一個計劃。快走過程中如果身體感到不適,應第一時間放慢速度直至停下來;如果出現(xiàn)呼吸短促,伴有胸痛、頭暈、麻木等,應警惕心臟病發(fā)作,要及時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