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晚年不是一場血雨腥風?養老是一個不折不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大難題。
一、現在的老人和我們變老時。
現在的八九十歲的老人應該是幸福的,至少有三四個或者五六個兒女,不能保證每個兒女在身邊,至少有一兩個兒女在身邊,不能保證每個兒女都孝順,但大部分還是孝順的。
這類老人相對而言,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生病會按時吃藥,會經常去醫院檢查身體,希望可以活到一百歲才好。
而作為我們60后或70后年邁時,大概率沒有現在的八九十歲老人幸福,硬件不行,只有一個或者兩個孩子。錢不是萬能的,在有錢也沒有多個孩子好。
而作為我們,經歷了照料老人的艱辛,對死亡顯的坦然許多,更多的是出于對兒女的疼愛,不愿拖累兒女,早已有了小病看,大病順其自然的心態。但真的走到那一步,能否灑脫還是未知數。
二、從退休金來看
1.農村老人和由于各種原因沒有退休工資的老人,每個人每月只有國家發給的一百多元錢,物質生活普遍低下,除非兒女很有財,醫療衛生條件也不是太好,但隨著國家對老人問題的關注,社區衛生會有所改善。這類老人對生活沒有過高的要求,只求健健康康的過完下半生就好。
2.領取退休工資的工人和領取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工資的城鎮老人,每月從一開始的一千元到二千多元工資領取來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身體允許時,就去公園走走,看看花草看看水,看病就醫、購物買菜十分方便,下半生簡簡單單,平凡而又真實。
3.國家公職或國企退休的老人,相對文化程度高,對物質或精神都有一定的要求,退休工資也可以,身體能自理的老人,晚年生活基本不錯,由于高額退休金的作用,即使這類老人生活處于半自理狀態時,兒女們似乎也很勤快。但如果是沒有退休金的成功商人老板們,生活處于半自理狀態時,兒女未必愿意你長壽,更希望你早點把手里的錢扒拉出來,所以晚年手里有太多錢也未必是好事,人性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
三,從兒女照顧老人角度來看
1.最為省事又不消耗精力的方式,是把老人送進有質量保證的養老院,自己只是定期去看望,前提是老人樂意去,而你又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畢竟每個月的養老院費用都不是一個小數目,否則誰原意去照料自己兒女都不愿照顧的老人呢?
2.居家養老,這應該是老人最愿意最理想的養老方式,兒女輪流來照顧,老人不用挪地方,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下生活,兒女們相對忙一些,輪到自己照料時,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否則老人身體有個差池,更是忙活的暗無天曰。
3.老人輪流去兒女家,老人沒有歸屬感,但也很無奈。兒女也有自己的事情,接到自己家里,方便很多,忙不過來時,一家人可以幫忙照顧。
最后想說的是,老人既要體會到兒女的生活不易,兒女們也要體會到老人的孤獨無助,完美和諧的走完這最后一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