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則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南陽村入圍山西省鄉村旅游振興示范村;
沁水縣入選“第六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名單,先后榮獲了“中國低碳旅游縣”“中國生態魅力縣”等殊榮;
截至目前,沁水康養旅游接待游客350余萬人次,收入突破了6億元大關。
面對疫情不利影響,沁水文旅康養依舊是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折射出一個事實:
文旅康養產業,正顯示出獨特的韌性活力,成為了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一支強勁引擎!
政策引導
康養旅游呈現新氣象
規劃引領,藍圖為本。
沁水縣文旅康養,有著高的目標定位。
勇于攀登高峰,力爭進位一流,沁水奮力打造全國重要的文化旅游和康養目的地、晉東南山水古堡生態文化旅游體驗區、太行山文旅康養產業創新發展試驗區;奮力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縣。
以“生態康養 如畫沁水”為主題,規劃藍圖徐徐鋪開。
《沁水縣“十四五”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規劃》,依據山水資源及地理人文等特性,邀請專業團隊,科學布設了“一核兩帶三區多點”旅游發展構架。“一核”,即以沁水縣城作為全域旅游核心;“兩帶”,即太行一號旅游公路沿線的東部“百里沁河風光帶”和西部“百里畫廊景觀帶”;“三區”,即西山、北湖、東古堡;“多點”,即“4+12+36”特色康養村。
“所有康養村,各有特色主題定位,我們全力統籌下好文旅康養一盤棋,從縣級到鄉村再到部門,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標準?都有藍本可循。”沁水縣分管副縣長于小麗說道。
按照山西省《激勵文旅康養市場主體倍增的若干措施》,沁水縣又深入研究,制定了相應激勵措施,政府補貼、稅收獎勵,以“真金白銀”的實惠,大力支持康養旅游“提檔升級”。
政策激勵,康養旅游呈現了新氣象。
土沃鄉,圍繞打造文旅康養融合發展示范區,呈現了一番新景象:
土沃、后馬元、交口……等6個有挖掘潛力的村,開啟了“村村聯建”模式。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抱團發展,聯出一片康養新天地;沃泉童年小鎮,實施“村企聯建”,與沁水縣文旅公司,“捆綁式”合作運營。進一步厘清了產權制度,提升了經營理念,推動了公司、村集體和農戶“三方受益”。
張村鄉,以“中國藏經第一山”鹿臺山為“龍頭”,以未來鄉村建設為抓手,串聯馮村村、張村村、蘆坡村、胡家溝村4村,成立“康養聯盟”,攜手深入挖掘“人文資源+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依托村企合作、校企合作等,將“康養旅游+”做大做強做優,爭創3A級景區,打造鄉村旅游的“升級版”。
視野開闊
康養旅游拓展新格局
高起點規劃、高站位布局,跳出沁水看沁水。
沁水始終堅持大生態、大文旅、大康養的發展理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穿到文旅康養發展始末。
借勢“中國·山西(晉城)康養產業發展大會”永久會址落戶晉城,按照市委“文旅康養的樣板城市”戰略定位,沁水充分把握機遇,圍繞縣委“文旅康養目的地”引領轉型目標,推動綠色生態示范區、品質生活樣板區、鄉村振興先行區,多驅聯動、融合共生、協同發展,不斷延伸康養旅游的觸角。
從點上入手、從面上擴充、從質上提效。
截至目前,圍繞太行一號文旅康養和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示范帶,按照“快進慢游深體驗”理念,沁水堅持“路、景、村、業”同步,已經完成了沿線8個“一鄉鎮一特色”康養布局。
按照康養旅游整體規劃,沁水“十四五”時期,未來將在2022到2025四年間,依據每年3個康養特色村的進度,完成第二批12個康養村。
“第一批重點康養村積累了很多經驗。比如,專班推動,日調度、周匯報,現場辦公等,都可以運用于第二批康養村,大大提高了效率。整體推進蹄疾步穩。”沁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陳麗霞說。
全力把康養工作緊緊抓住手上,強力推動,康養版圖添了一個個新亮點:
龍港鎮堯都生態小鎮,結合阜山文化挖掘,依托“中國·沁水杏花節”,逐步還原“杏谷朝霞”,開展花卉主題康養體驗,開發杏花衍生產品;
土沃鄉土沃花鼓小鎮,開發老花鼓演繹,并且制售衍生文創產品,將文化藝術形象植入民宿產品與康養農產品;
中村鎮上川星空小鎮,打造南嶺星空營地,形成夜間旅游賣點,并配套露營度假、自然研學、山地運動等相關業態……
十里鄉西峪研休小鎮,打造黨建與研學教育接待場地,修建農耕體驗園,并利用老舊房屋開發以紅色與名人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民宿。
主題突出、特色鮮明、文化濃郁。
依據“百村百院”工程實施的既定戰略,沁水縣找準方向、挖掘潛能、培樹特色,通過逐村統一設計規劃,催生了朵朵嬌艷的康養之花,其香濃、其味烈、其色美,正徐徐綻放于沁水大地!
土沃花鼓
堯都生態小鎮
名優塑造
康養旅游叫響新品牌
沁水文旅康養,有高原更有高峰。
人氣滿滿的龍港鎮柿元蜜蜂小鎮,覆蓋面積10平方公里,內含3個民宿村、3個主題公園,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首個“甜蜜主題”的鄉村休閑示范區。“中國蜜蜂博物館(山西館)”落戶此地,這無疑,讓“中國蜜蜂之鄉”有了更多含金量!
“我們已經建成了育種蜂廠、智能化蜂廠,生態小游園、停車場等等。蜜蜂博物館,也將于9月底主體完工。下一步,會開展蜂蜜養殖、產品研發、培訓交流……”柿元村黨支部書記李光軍說。此外,柿元村還在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項目“全域品質提升工程”(EPC),打造鄉村振興文旅康養融合樣板。
在沁水縣委縣政府的掌舵下,沁水文旅康養品類豐富、差異發展、亮點頻出。可圈可點:
杏則被評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
南陽村入圍山西省鄉村旅游振興示范村;
沁水縣入選“2020年第六批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建設縣”名單;
大尖山森林康養基地、鹿臺山森林康養基地等,被列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試點)”;
西溝莊園森林康養人家等7家單位被評選為“中國森林康養人家”。
在運營方面,沁水也嘗試各種創新:
商務會議、慶典活動、團體培訓……等等,都選在了康養重點村。業態模式更加豐富多元。比如:沃泉童年小鎮,承接了山西省公路自行車錦標賽運動員的食宿服務;晉城市文旅康養產業開設杏則培訓班。未來,沁水還將進一步加大對生產性服務企業、研發企業、產業孵化平臺等機構的吸引,通過龍頭帶動,組建產業聯盟……推動康養步入“高端化”。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康養也要吆喝!
近年,隨著高鐵路網和城際交通圈的完善,沁水與中央城市群及京津冀等地區離得更近,康養旅游輻射半徑也將更大。宣傳更有利好!
“我們將做強趙樹理文化旅游嘉年華。引進國內一流的大康養產業IP,加強設計、規劃、運營,進一步探索‘IP+文旅康’融合發展新思路,增加實景表演、生活記憶體驗和文化藝術節等項目……設計系列文創商品。”沁水縣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常沁芳說。
康養,已成為沁水一大支柱產業。
圍繞“生態康養·如畫沁水”主題,沁水將繼續加快推進一批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和鄉村旅游景區建設,力爭讓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產業優勢。未來,沁水52個康養村,將如同沁河玉帶上的52顆璀璨明珠,串聯起“品牌聯動、項目聯動、服務聯動、營銷聯動”大格局,打響叫亮文旅康養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