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每個月能領到一筆固定的收入,這是很多人對老年生活的期待。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這樣的福利。根據我國的社會保險法規定,只有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并繳費滿15年的人,才有資格領取基本養老金。
那么,如果一個人在工作期間已經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但是后來離職了,沒有再繼續繳納社保,那么他到退休年齡時還能不能領取養老金呢?
一、退休金是保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領到
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判斷。一般來說,有幾種可能。
如果一個人在離職后沒有再就業,也沒有再參加社會保險,那么他到退休年齡時就不能領取養老金了。因為他已經中斷了社會保險關系,沒有達到領取條件。這種情況下,他只能申請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其他救助政策。
二、離職后不再繳費,退休時能否領養老金嗎
如果一個人在離職后沒有再就業,但是自愿繼續繳納社會保險,那么他到退休年齡時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因為他沒有中斷社會保險關系,只要按時繳納足額的費用,就可以享受相應的待遇。這種情況下,他可以選擇按照原單位的繳費基數和比例繼續繳納,也可以選擇按照當地規定的最低標準繳納。
如果一個人在離職后重新就業,并且參加了新單位的社會保險,那么他到退休年齡時也可以領取養老金了。因為他沒有中斷社會保險關系,而且還增加了繳費年限和金額,可以提高養老金水平。這種情況下,他可以將原單位的社會保險賬戶轉移至新單位,并按照新單位的規定進行繳納。
三、應該盡早補齊社保欠費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離職后不再繳納社保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因為這樣會導致失去養老金資格或者降低養老金水平。而且,如果想要重新參加社會保險,還要補齊之前欠繳的費用,并且可能要承擔滯納金和利息。所以,在離職后應該盡早補齊社保欠費,并且盡量不要中斷社會保險關系。
總結
退休后能否領養老金,并不取決于是否離職。很多人認為只要在工作期間繳納了15年的養老保險,就可以安心地等待退休后領取養老金。但是,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退休后能否領養老金,并不取決于是否離職,而是取決于是否繼續繳納社保。只有保持社會保險關系,才能享受社會保險的權益。所以,無論是在職還是離職,都應該重視社保問題,不要因為一時的省錢而失去了未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