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北京市交管部門統(tǒng)計,今年上半年,北京市電動自行車事故同比上升三成,電動自行車亡人事故已占全市交通亡人事故的29%,其中超過六成的駕駛人死因是顱腦損傷。目前,我國電動自行車的保有量超過3億輛,而調查顯示,85%以上的電動自行車駕駛者和95%以上的后座乘車人不戴安全頭盔,安全隱患極大。
電動自行車速度相對普通自行車快得多,而其穩(wěn)定性差,沒有安全保護設施,摔倒或被其他車輛撞擊后,駕乘人員頭部受撞擊或傷害的幾率非常大。我國規(guī)定電動自行車設計最高時速不得超過25千米/小時,在非機動車道行駛不得超過15千米/小時。即使在規(guī)定速度下行駛,一旦摔倒,駕乘人員也可能是頭部先著地,傷殘率極高,尤其是老人受到的傷害更大。事實上,不少制造廠家沒有嚴格遵守標準,進行私自改裝,使電動自行車的速度遠遠高于標準,再加上騎車人不遵守交通法規(guī),導致各類傷亡事故不斷攀升。
新頒布的國家標準《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將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的類型和技術標準納入了強制要求,但由于電動自行車屬于非機動車范疇,我國法律只規(guī)定了騎摩托車戴安全頭盔的強制規(guī)定。因此,很難強制電動自行車騎乘人員必須戴安全頭盔。但頭盔是保護駕乘人員生命的重要裝備,佩戴它可有效降低事故中頭部損傷和致死風險。尤其提醒廣大家長,很多城市由于交通壓力,相當一部分家長騎電動自行車送孩子上學或帶孩子外出,但很少有家長戴安全頭盔,更別說孩子了,甚至為了節(jié)省時間逆行、闖紅燈等,非常危險。比如,今年3月9日早高峰,北京市朝陽區(qū)一男子帶著孩子駕駛電動自行車由南向北闖紅燈進入路口,與一輛由西向東行駛的小轎車相撞,當場造成騎車人死亡、孩子重傷。
此外,購買頭盔時要選擇符合國家標準的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安全頭盔,貪便宜購買廉價的頭盔等于白花錢。劣質頭盔在事故中極易破碎,不但不能保護騎乘人員,反而會造成扎傷等二次傷害,被稱為“頭頂上的刀片”。目前,我國摩托車、電動自行車乘員頭盔生產最新執(zhí)行標準為“GB811-2022”,購買時須留意。
總之,為了將電動自行車事故的傷害、傷殘和死亡降到最低,必須預防到位,以防萬一,正確選用安全頭盔,騎車人、乘車人都要養(yǎng)成佩戴安全頭盔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