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規劃能力不足 產品供需市場錯配 國際影響力待提升
可以望到星空的林間木屋、開在民宿門口的老中醫工作室、健康綠色的食物、空氣清新的林間步道……
到康養地居住幾日調養身心,是很多城市居民的休閑新選擇。
在近期召開的2022中國·山西(晉城)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以下簡稱康養產業發展大會)上,《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康養產業躋身大型企業投資熱門領域,也成了很多人創業和從業的新方向。多地政府出臺系列政策,助推康養產業發展壯大。
受訪專家和基層干部認為,我國康養產業潛力巨大。但目前存三大短板,專業規劃能力難以滿足發展需求、產品供需市場存錯配、國際影響力有待提升,制約產業發展壯大。建議加強產業引導規劃,繼續夯實產業基礎。
康養產業成投資熱門 多地出臺支持舉措
康養產業發展大會發布的由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調研撰寫的《中國城市康養產業發展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康養產業作為一個覆蓋全人群,鏈接健康、文旅、養老等多種產業的融合產業,雖然目前很難有準確的市場規模預估數據,但現有和未來規模都不容小覷。
多位專家指出,我國全民醫療保健支出持續上漲等多重因素,正推動康養產業傳統業態升級、新興業態涌現、產業鏈整合。
山西太原市民王輝到山西省陵川縣古郊鄉松廟村才小住幾天,就喜歡上了這個以改善睡眠為主題的康養地,22座林間木屋、13座民宿共同構成一個精致的“小鎮”。松廟村掩映在青山綠林中,空氣清新,因遠離城市,夜晚十分靜謐,暗夜星空或皎皎明月陪伴入眠,新修建的林間步道上標記著行走里程,供游人鍛煉。
王輝因工作壓力大,備受睡眠問題困擾,但在這里,他的身心能得到放松,收獲難得的深度睡眠。
在陵川縣,很多康養小鎮的商店里擺放著當地開發的藥茶、養生食醋等康養產品,游客可帶回家贈送親友。山西蘭花太行中藥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國璽說,他們利用晉城道地藥材資源優勢開發康養產品,產品年銷售額500多萬元,帶動600多戶農戶增收。
近年來,康養產業備受市場歡迎,成企業投資熱門方向。中山大學康養旅游與大數據團隊2021年調研顯示,97家中央企業中,有38家開展相關康養業務工作,推動建設約有6個百億級康養超級項目。全國工商聯組織發布的民營企業百強名單中,有43家企業已涉獵康養,以地產、保險、能源開發等大型集團組織為主。
多地加強支持措施,助力康養產業發展。《國家康養旅游示范基地標準》出臺以來,多省市積極探索,相關政策供給增多。例如,山西省制定實施了康養產業促進條例,編制康養產業“十四五”規劃,出臺支持康養產業發展17條舉措,設立20億元規模的康養產業發展基金,對康養項目的建設給予相應補助和補貼,激發康養市場活力;河南省發布“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和康養產業發展規劃,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和康養產業發展,計劃到2035年,以公共養老服務為基礎、康養產業為補充的養老服務架構基本成型;山東省建設了省級康養旅游示范基地。
山西省晉城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山東省青島市等全國11個省(自治區)的18個地市共同發起了“文旅康養城市聯盟”,搭建政府之間文旅康養交流合作平臺,探索發展路徑、模式和策略,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政策機制。
部分地市將康養產業確定為當地發展的重點產業,納入未來城市發展規劃。山西省晉城市將加快建設“文旅康養的樣板城市”確定為“十四五”時期全市轉型發展的戰略定位之一,著力打造文旅康養千億級產業集群;河南省焦作市推動醫療機構、療養機構進小鎮、進景區、進度假區,大力發展多元康養產業。
專業規劃能力不足國際影響力有待提升
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認為,我國康養產業潛力巨大,但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多方認為,康養產業在以下方面尚存短板。
專業規劃能力無法滿足規劃需求。河南省焦作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李建陽說,地市有規劃的意識,完成詳細、專業的規劃方案卻很難。在全國范圍內,規劃和運營康養產業的人才較為短缺,對一個地市發展康養產業的規劃能力亟待加強。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王勇說,各地在“摸著石頭過河”,需要專業機構的指導和科學規劃,也需要先進經驗總結。
多地文旅產業從業者談到,部分康養項目缺乏合理和專業規劃,建設運營兩張皮,沒有統籌考慮后續經營,有的項目甚至“建成之日就是關閉之時”,造成了資源浪費。
康養需求和產業資源存錯配。中山大學康養旅游與大數據團隊研究顯示,在已有超百億級的康養項目中,康養小鎮、康養社區等以地產為主要經營業態的項目占主導地位,醫療、養老等服務供給并不充分。
中國旅協旅游商品與裝備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斌認為,一些服務供給方更傾向于“賺快錢”,希望通過快速銷售產品回籠資金,而我國消費者則需要獨特、豐富、能夠切實滿足健康需求的高質量產品,市場消費潛力還未充分釋放。
國際影響力有待提高,需打造世界級的康養品牌。“中國的中醫和功夫在國際上很有名,它們有利于身體健康,然而,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很難接觸到這些產品,也很少會有人為了消費這些產品專門來中國。但是,會有很多人選擇到德國‘黑森林’進行森林康養、到美國西海岸進行氣候康養。”丹麥王國駐華大使館醫療參贊斐山嶗說。
荊林波說,我國康養產業國際影響力與部分國家尚有差距,主要原因在于國際知名的康養企業數量較少、世界級康養品牌少,未能形成明星效應。康養產業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會議舉辦得也不多,國際交流較少。
加強引導規劃 夯實產業基礎
為推動康養產業健康發展,更好滿足消費者需求,受訪人士和專家建議:
加強產業引導,培養專業規劃人才。荊林波、山西省晉城市文旅局副局長原勇兵等建議,成立行業協會、建立更為細化的行業標準、開展各層級論壇等。《報告》建議,應完善康養產業統計核算,明確產業統計范圍和口徑。
提高國際化水平,增強我國康養產業影響力。可著力打造數個有世界影響力的康養產業中心和康養品牌,形成明星效應,帶動我國康養產業提升國際知名度,擴大海外市場。同時,在參與國際競爭中注重吸收全球優質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為其向高水平發展創造條件。
繼續加強公共服務保障。山西省民政廳養老處副處長白明芳等建議,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保障醫療、交通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康養城市之間的交流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