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是統籌人與社會和諧發展、促進經濟提質轉型的重要戰略部署,已成為提升國民身體健康、改變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民生舉措,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過程中,起到了激發綠色低碳的新經濟形式和新生活潮流的作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森林草原資源的生態保護和開發利用成為不可或缺的題中之義,且隨著林長制的實施而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
森林康養是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有效可持續利用森林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行“健康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順應新時代經濟和社會需求的新型經濟和健康生活發展趨勢。民生智庫通過森林康養概念溯源,梳理我國指導森林康養發展的政策文件,探尋森林康養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森林康養概念溯源
森林康養的概念和實踐起源于十九世紀的西方發達國家,最初產生于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心理健康研究方面,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的產物。如,德國是最早開始進行森林療養實踐的國家,早在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就建立了第一個森林浴基地,并開創了“克奈普療法”,成為世界上最早將森林生態環境與康復治療相聯結的系統療法。因起步較早,目前,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森林康養政策完善度、產業發展程度和市場成熟度都已較高,值得學習和借鑒。
本世紀初,因生態環境問題頻發,生態文明建設提上日程,人民身心健康問題凸顯,我國逐漸發現并開始構建森林資源與經濟、社會之間的關聯。2012年,北京率先引入森林康養的概念,隨后,這一概念開始在全國其他地區推廣。如,浙江、福建、貴州、江西、河南等多個省市相繼印發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規劃、實施意見等文件,推動森林康養產業發展和設施建設。現在,森林康養日漸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視和大眾的關注,并一度成為2021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相關部門開始探索適宜途徑,學界進行學術交流和成立相關協會,國內首批森林康養師已誕生,民間康養產業與市場也在摸索發展中。
二森林康養的概念界定
2019年3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林改發〔2019〕20號),將森林康養界定為“以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促進大眾健康為目的,利用森林生態資源、景觀資源、食藥資源和文化資源并與醫學、養生學有機融合,開展保健養生、康復療養、健康養老的服務活動。”
2021年11月,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頒布的《全國林下經濟發展指南(2021—2030年)》(林改發〔2021〕108號)中,進一步明確了森林康養的釋義。森林康養即:以森林景觀和森林環境為背景,以森林食品、生態文化等為主要資源和依托,配備相應的養生休閑及醫療、康體服務設施,開展以修身養心、調適機能、延緩衰老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健身、養老等活動的統稱。
由此可見,森林康養是健康的產業、旅游的產業、娛樂的產業,又是綠色的產業、美麗的產業,既具有經濟實用功能,又具有文化熏陶功能,其內涵和外延都可謂豐富多彩,能夠產生“森林康養+”的產業集群效應。
三我國森林康養的政策盤點
自2016年起,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或涉及森林康養,或作為專門指導森林康養發展的行業標準。其中,2019年3月發布的《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可以說是指導性文件。2020年至2021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已連續發布了兩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名單。
《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林改發〔2019〕20號)中指出,“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是科學、合理利用林草資源,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效途徑,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措施,是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戰略選擇,意義十分重大。”圖1:“森林康養”相關政策文件盤點(2016-2021年)
四我國森林康養的發展前景
森林康養從誕生起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2016年5月由國家林業局印發的《林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到,要“大力推進森林體驗和康養,發展集旅游、醫療、康養、教育、文化、扶貧于一體的林業綜合服務業,強調重點發展森旅游林休閑康養產業。康養旅游是旅游與健康養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森林康養作為我國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發展的一片藍海,正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近年來,國家和地方對森林康養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政策支持越來越完善,市場的培育也越來越成熟,消費需求越來越被激發。在《關于促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中,已明確規劃出森林康養的發展目標,“到2022年,建成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產業布局較為合理的區域性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300處,建立森林康養骨干人才隊伍。到2035年,建成覆蓋全國的森林康養服務體系,建設國家森林康養基地1200處,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森林康養專業人才隊伍。到2050年,森林康養服務體系更加健全,森林康養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分的森林康養服務。”由此可見,未來二三十年中,森林康養大有可為。
在林草資源保護的前提下,森林康養可以將文化教育、休閑旅游、衛生醫療、娛樂體育、特色食品、養老等多個產業或功能相結合,形成“森林康養+”主題系列,拓展多樣化、多元化、跨行業、集群性、規模化的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模式,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促進中國經濟第三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旅游副業,增加就業機會。圖2:“森林康養+”未來發展前景
作者:民生智庫園林綠化研究中心
編輯:民生智庫連雪紅
——END——
往期精選
★ 民生智庫 | 【建言獻策】建立農村人居環境設施信息化臺賬系統
★ 民生智庫聯合半月談發布《農村生態環境調研報告》
★ 民生智庫 | 從林長制到“林長治”的實踐意義探析
★ 民生智庫 | 【建言獻策】關于發展社區商業的建議
★ 民生智庫 | 【建言獻策】多元共治推進食品安全智慧監管
? 生活小貼士 ?
北京市明日(06月03日)
出行提醒——不限行
天氣預報——多云轉小雨,33℃/22℃
(數據來源:中央氣象臺)
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
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關于我們
民生智庫是中國最早專注于公共事務領域的社會研究智庫,也是國內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政府合作智庫之一,連續兩年成為國務院扶貧辦全國扶貧退出評估唯一社會智庫,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期評估委托單位,擁有國內唯一專注于民生領域的大數據研究院。
智庫秉持“真實社情民意、權威評估咨詢”宗旨,以“為社會思考、為國家獻策、為人民發聲”為己任,關注民生,體察民情,聚焦民意,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破解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難點問題,為我國政府提供政策決策依據和咨詢建議,為推動社會發展和進步貢獻力量,在公共事務研究領域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