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縣九仙山森林康養基地 黃海攝
近期,由福建省國有林場發展中心、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等單位承擔的“兩岸森林康養標準共通試點”成功入選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這是林業系統標準首次入選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
福建省國有林場發展中心副主任陳良昌說:“近些年,福建和臺灣在森林康養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兩岸森林康養標準共通的條件十分成熟。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推動兩岸森林康養領域的標準應用及共評機制建設,助力兩岸森林康養產業做大做強,更好惠及兩岸人民。”
試點合作具有天然基礎和資源條件
今年6月,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行業標準共通”重要指示和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加快建設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部署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福建開展了兩岸標準共通試點工作。
森林康養是依托優質的森林資源,發揮森林生態系統特有功能,以不同人群的康養需求為導向,開展的一系列森林體驗活動,讓人們獲得森林的療養康復及舒壓效益,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全球許多國家都建立起了以醫療養生、運動旅游等為主要功能的森林康養產業。
福建省國有林場發展中心試點項目負責人陳靜表示,福建、臺灣一衣帶水,地緣相近,都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在森林康養領域合作具有天然基礎和資源條件。
作為全國最綠省份,福建森林覆蓋率達66.8%,連續43年保持全國首位;植被生態質量全國第一;生態文明指數全國第一,發展森林康養產業條件得天獨厚。
近年來,福建依托豐富的森林資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人文景觀,主動融入大健康產業,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森林康養產業發展的意見》,將森林康養列入省“十四五”生態省建設、林業發展及中醫藥健康發展等多個專項規劃,積極扶持森林康養產業發展,打造森林旅游升級版。2021年全省森林旅游接待游客1.47億人次,森林旅游產業總產值達881.1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已創建省級森林養生城市4個、省級森林康養小鎮10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42個,并發布了福建森林康養LOGO,福建森林康養產業初具規模。
臺灣地區開展關于森林環境對人體健康效益的研究已超過30年,在森林療愈指標研究、療愈課程設計及應用方面具有特色優勢、領先地位。2010年臺灣地區林務局開始進行森林療愈實證研究與推廣,在相關產業發展及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數據。
陳靜說,通過實施兩岸標準共通試點項目,借鑒臺灣地區環境教育、生態旅游、環境解說、社區共管與森林療愈等方面經驗,強化森林的多目標利用與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可促進福建森林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試點將實現3個目標
森林康養依托森林生態環境,開展以大眾健康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療養、保健、養老等服務活動,是人們最易獲得的普惠性福利。
陳靜說,通過兩年試點,將助力3個目標實現。
一是促進兩岸森林康養領域的雙向合作及標準研制。隨著全球化進程加快及“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目標的提出,森林康養領域的合作將成為閩臺林業共通發展的新思路。項目試點的落地,也將推動閩臺森林康養的標準研制。在標準制定上,雙方將本著求同存異的原則,對標準細項的分值設置、區域不同的等級劃分、基地性質規模差異等方面進行創新制定。
二是形成兩岸森林康養領域的深度融合及共通標準。森林康養能夠促進民眾健康生活,具有養神、養心、養生及養眼的作用,是未來職工療休養、養老、醫院輔助治療的新型場所。兩岸人民對健康、養老的需求是一致的,充分利用政策優勢,借鑒閩臺經驗,通過試點加快兩岸森林康養深度融合,形成兩岸共通標準,如森林康養基地評定、森林康養基地康養環境因子技術要求等,為兩岸人民提供更多、更豐富的生態產品。
三是推動兩岸森林康養領域的標準應用及共評機制。從2020年開始,福建已評出42個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并出臺了有關的評定辦法及指標細則,其中一級指標3個、二級指標13個、指標細項78個。臺灣地區自2017年發布《森林療愈發展策略暨行動計劃》后,經過對林務局下轄的18處森林游樂區進行評估,最終形成了五大區塊20個指標的森林療愈基地評估指標。經對比,閩臺的森林康養(療愈)評定(評估)指標相似度超過90%。
“這說明兩岸森林康養共通標準的應用前景廣闊,森林康養基地共評機制切實可行。”陳靜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