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由中山大學調研團隊編寫的《康養藍皮書: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1)》(以下簡稱《康養藍皮書》)正式發布。2021年度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十強市榜單(以下簡稱“康養二十強市”)和2021年度全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縣榜單(以下簡稱“康養百強縣”)也同步發布。
圖/視覺中國
醫療康養賽道迎接新爆發點
當下,人們對康養產業的需求、關注和迫切度越來越高。為推出《康養藍皮書》,中山大學組建了調研團隊,歷時一年,對330個地級以上城市和2800個縣(含縣級市、市轄區)進行網絡資料收集、實地走訪,圍繞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評價體系,分析撰寫形成了對中國康養產業最新趨勢的研究結論。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這為康養產業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環境。中山大學旅游學院副院長何莽在介紹《康養藍皮書》時表示,我國康養產業發展已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務體系。在當前形勢下,文旅康養深度互融,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何莽介紹,當前,中國康養產業政策紅利持續釋放,新的支持政策也在源源不斷地輸出。“健康中國”“積極老齡化”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是康養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此背景下,康養產業發展即將迎來新的增長亮點。各進軍康養產業的龍頭企業結合自身業態形式推出各種康養產品,呈現出聯合內外部資源,不斷開辟新賽道的趨勢。
從發展模式方面來看,我國康養項目運營開始受到重視,康養項目更多元化地開發地方資源并與當地消費實力相吻合。研學康養發展進入爆發期,旅居康養進入主動發展階段,療愈康養產品體系已經明晰,運動康養也即將進入井噴式發展期。
展望未來,《康養藍皮書》提出,以優勢康養資源為支撐的體育賽事有望成為西部地區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推手。依靠資源優勢發展康養產業是偏遠地區實現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重要趨勢,目前發展運動康養已使得西南地區的康養產業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全國康養百強縣出爐!《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21)》發布。圖/主辦方提供
廣東6縣(區)上榜“康養百強縣”
在此次公布的最新榜單中,廣東省新興縣、從化區、蕉嶺縣、梅縣區、博羅縣、東源縣6個縣(區)上榜“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百強縣”,珠海市上榜“中國康養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十強市”。
從全國康養百強縣層面看,目前康養產業發展較成熟的是華東地區、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三地康養強縣在百強中的占比分別為29%、18%和29%,共占76%。從省份層面看,擁有康養強縣數量最多的三個省份分別是浙江省、云南省和四川省,各有9個區縣上榜。
從全國范圍來看,盡管康養百強縣仍主要集中于我國南部地區,部分東北、西北地區的區縣也開始逐漸進入康養百強縣榜單,幾乎覆蓋除西藏自治區和甘肅省之外的所有省份和直轄市。分布集中度的降低意味著康養強縣覆蓋范圍愈加廣闊,也體現了康養產業的發展受到全國大部分地區的重視和認可。
通過對比2021年和2020年的榜單發現,2021年的康養百強縣分布與上年大體相似,同時,由于各區經濟動態發展和政策變化,百強縣名單仍然具有小規模的變動。在2021年度康養百強縣榜單中,貴州省、福建省和浙江省新晉強縣數量明顯增加;廣東省、安徽省等地的康養強縣入選情況與往年基本一致,說明這些強縣的康養產業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是可持續的,持續保持著區域內康養產業發展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