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文旅康養”?
有人說:“找個環境優美的旅游區,建房子給人住,此乃文旅康養”。是這樣嗎?請看案例:
2021年4月,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在云南督察時指出,滇池沿岸以“健康養老”名義,涉嫌違規建設房地產項目,影響了滇池山水生態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云南立即整改。
二、什么是真“康養”?
隨著人口老齡化,各地陸續建了不少康養項目。這些康養項目雖然也基于房地產開發,但配套有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專業養老設施,配備有專業醫療護理團隊。老年人入住后,起居有人照料、飲食有人烹飪、身體有人保健、生病有人診治、娛樂有人陪伴。
三、擦邊球式的“文旅康養”,現在怎么樣啦?
眾所周知,近年來全國房地產陷入低潮。連貨真價實的住宅商品房都日益艱難,何況擦邊球式的“文旅康養”項目?
下圖為某濱海旅游度假區一些“文旅康養”項目的現狀:
幸好這些“文旅康養”項目及時止損,如再硬著頭皮搞下去,那更是一地雞毛了。
四、核電影響“文旅”嗎?
筆者其他文章中已經列舉了很多核電與旅游和諧發展的實例。比如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海上云臺山,距田灣核電站最近距離僅0.8公里,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207萬人次/年。距田灣核電站約8公里的國家4A級景區連島是一個海島大沙灘,情況跟防城港白浪灘很像。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425萬人次/年,旺季單日游客量可達6萬人次/天。
五、核電影響“康養”嗎?
雖然法規對核電站要求5公里內不能有超過1萬人的鄉鎮,10公里內不能有超過10萬人的城鎮。但是,上述的“1萬人”“10萬人”指的是聚集定居的人口中心,并非合計總人口,更不包括流動人口。
所以,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我國核電站周邊總人口其實遠遠超過上述“1萬人”“10萬人”。比如,江蘇田灣核電站,5公里內總人口3萬多人;福建漳州核電站(在建),15公里內總人口31萬多人;浙江秦山核電站,80公里內總人口1400多萬人。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常年居住著員工及其家屬2萬多人。就連人口密度較低的防城港紅沙核電站,5公里內都有總人口9000多人。以上人口都是常住或戶籍人口,如果加上流動人口,那數量將會更多。
核電周邊人口的充分發展,必然會引發充足的“康養”需求。就拿江蘇田灣核電站為例,5公里內總人口3萬多人。這3萬多人總得要房子來“康養”吧?總不能下班后就在路邊站著吧?站在路邊豈能“康養”?
六、核電能夠促進“康養”
綜上,核電非但不影響“康養”,反而還促進“康養”。因為核電這種投資1000多億元、建設期20年、運營期60年的航母級大項目,直接就能帶來至少1萬人的人口流入。再加上下游產業鏈間接帶來的人口,必有幾萬人之眾。這幾萬人總得要房子來“康養”吧?總不能下班后就在路邊站著吧?站在路邊豈能“康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