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海市健康養老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市康養集團”)與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聚焦老年膳食營養與健康問題,在產、學、研、醫領域整合雙方資源,助力康養事業發展。
這是市康養集團自今年6月30日揭牌成立以來,公布的首個重大合作項目。作為上海養老產業的國有“生力軍”,它為何選擇老年人膳食作為切入點?未來又將如何進行業務布局?
以老年膳食為切入點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且正在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2050年老年人口規模將達到4.5億。
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超老齡化的城市之一。目前,上海市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533.4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36.1%。從老齡化特征來看,上海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數量增長較快,平均受教育程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勞動參與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對養老服務的品質需求相對更高,這對養老服務供給側提出更高要求。
“從行業角度來看,營養不良發生率是養老機構最容易忽視的問題。針對北京、上海、廣東、重慶、成都等城市的調研顯示,營養不良發生率在55%左右。改善老年食品,是改善老年營養狀況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光明食品集團常務副總裁、市康養集團董事長許如慶表示。
光明食品集團是上海國資旗下一家綜合食品產業集團,作為光明食品集團的二級公司,市康養集團將充分挖掘集團的主業優勢和資源稟賦。光明食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光明食品集團一直在推行兒童和青少年營養計劃。現在,市康養集團推行老年人營養計劃,也是對整個國民營養計劃的進一步完善。”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市康養集團選擇老年膳食作為切入點,可謂信心滿滿。根據計劃,市康養集團和華東醫院將從細分領域入手,推進《老年膳食營養研究》專項課題,更好地整合雙方在食品、醫療等領域的資源稟賦,開展在老年膳食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研發的課題確立和臨床功效驗證,共同推進老年健康產業在食品領域的產學研醫融合發展。
同時,雙方還計劃將老年營養膳食的研發成果轉化為產品。通過工業化生產,推進中國老年膳食健康產品研發的市場化應用,實現社會層面的食品適老化和老年膳食的高質量供給。
深耕五大業務板塊
經過多年的發展,國內的養老行業資本構成豐富,細分化趨勢顯著。作為國有企業,市康養集團將如何切入這一賽道?
“當前,行業仍然存在產業布局相對分散、市場供需相對失衡、整體資源利用偏低、地產項目開發多、服務運營研究少等不足,以及整體集中度、協同度較低,整體效益不高等短板。”業內人士介紹。
目前,上海養老產品呈橄欖型結構。在頭部看,從2008年國內首個會員制養老項目親和源開業以來,建成了多家高端養老社區。在底部,長護險以及護理院等為長期處于失能狀態等群體提供托底保障。而在中部,大多數人群的養老需求仍有很大的滿足空間。
以現存養老機構為例,目前98%屬于普惠性質,條件相對較差、距離社區較遠、市中心養老機構定價較高,與高齡老人體量較大、失能老人占比較高、孤寡老人無人照護的結構性矛盾,導致上海機構養老床位出現近50%空置率。
為積極應對養老產業痛點、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市康養集團。它由光明食品集團、中國太保等共同出資50億元設立,是一家具有功能保障屬性的市場競爭類企業,有著自身特有的優勢。
“食品產業是市康養集團一大優勢,而醫養結合也是重要優勢。”市康養集團總裁李艷告訴記者,光明食品集團旗下有專業的老年護理醫院,具備一定規模,并且有成熟的運作經驗。市康養集團將根據老年人的需要,通過與醫療專家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提供慢病預防、檢查和康復管理,逐漸形成“康養+食品”“康養+康復”“康養+慢病管理”的特色,推進養老產業與健康產業的融合發展。
據介紹,市康養集團將以金融和數字化為引擎,聚焦普惠型、多元化的養老服務主業,深耕五大業務板塊——護理醫院、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域外康養。積極建設有醫療救護能力和醫保支撐的醫養結合項目;搭建“機構、社區、居家”深度融合的嵌入式養老服務體系;打造具有市康養集團特色的產品、服務,提升社區養老總體效能;有針對性地對接實際需要,探索和開辟新的“居家養老院”模式;盤活光明食品集團域外康養資源,形成長三角生態綠色康養基地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