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和社會的壓力,讓抑郁癥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人們開始給予情緒健康更多的關注。情緒會影響食物的選擇,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飲食失控,出現暴飲暴食,研究表明,特定的食物選擇會影響人類的情緒。
有人認為健康的食物
與人類滿足感、幸福感相關
那哪些食物能
夠促進我們的情緒呢?
咖啡因
咖啡因是一個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短暫增強大腦中樞活動。研究表明,早上攝入咖啡因可以顯著降低早晨的緊張感,提高表現力。咖啡因在改善疲勞和提高警覺性方面有顯著的作用。習慣喝咖啡的人抑郁的風險會更低,但是咖啡因攝入過量容易出現緊張、焦慮、失眠等不良反應,所以含咖啡因的飲品(咖啡)不宜攝入過量。
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合成代謝機制、身體恢復、體重管理等至關重要。除了其內在的生理功能外,蛋白質在情緒健康方面也發揮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高蛋白食物能夠減少男性嚴重抑郁情緒的發生。食用高蛋白大豆零食可以改善青少年的情緒和認知能力,控制食欲和飽腹感,并提高飲食質量。盡管如此,均衡飲食才是健康的關鍵。魚肉蛋奶豆等都是重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
葉 酸
葉酸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維生素B9,它參與了許多生物學過程,是s-腺苷-蛋氨酸(SAMe)和膽堿生物合成的輔助因子,這兩種小分子對情緒有很好的影響,與5-羥色胺、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合成有關,這是與情緒障礙有關的神經遞質。
研究表明,葉酸缺乏會增加抑郁的風險或加重抑郁的情緒問題。有關研究中發現,符合重度抑郁癥標準的人群血清和紅細胞中的葉酸濃度顯著降低。雖然葉酸作為抑郁單一治療的證據仍不足,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的補充和替代醫學特別工作組提出,葉酸是治療抑郁的合理輔助方案。綠葉蔬菜、水果、豆類、蛋奶類、動物肝臟都是葉酸的重要食物來源。
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參與許多生物學過程,有助于提高葉酸利用率、維護神經髓鞘的代謝等,研究表明,患有非常嚴重的B12缺乏癥的青少年可能表現為抑郁癥和精神病癥狀,并伴有明顯的神經癥狀,1至2周內注射B12有助于其精神癥狀的改善。維生素B12主要存在于動物內臟、牛肉、豬肉、雞肉等肉類食品,蛋類、奶類也是維生素B12的良好來源。對于素食主義者,可能通過增加發酵食品來增加維生素B12的攝入。
維生素D
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研究表明,維生素D不足或缺乏與各種精神和神經精神疾病有關,包括精神病、情緒障礙、孤獨癥、認知能力下降等。橫斷面研究發現,維生素D攝入增加與懷孕期間抑郁癥狀的降低有關。對于維生素D不足的人群,血清25(OH)D增加時,情緒改善可能與TPH2表達增加大腦中血清素可溶性有關。陽光照射可以促進自身維生素D的合成,沙丁魚、蛋黃、蘑菇也是良好的維生素D來源。
除以上營養素外,膳食纖維、W-3多不飽和脂肪酸、益生菌等都顯示出了對于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的改善作用。不同的食物選擇對情緒有不同影響。不健康的食物選擇,如過度食用巧克力、糖果、快餐和低營養食物,也可能導致情緒良好,但其影響是暫時的,還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導致許多慢性疾病。關注自身感受,通過感受去選擇“正確”的食物,讓情緒健康、身體健康為人生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