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進式延遲退休沖上熱搜,如何走向老年開始成為各個年齡層共同探討的話題。一端是不可逆轉的老齡化趨勢,另一端是“小而雜”的養老產業,當下似乎仍沒有一個能完美化解難題的答案。
養老之難眾所皆知,國家、企業、個體等各類群體對養老的思考與探索才顯得彌足珍貴。目光聚焦至與生老病死具有天然鏈接的保險業,其也正在積極探求老齡化解決方案,中國平安這兩年搭建的“保險+高端康養”、“保險+居家養老”康養模式,已為中國養老注入新思路,也成為康養市場的領跑者和標準制定者。
近期,平安集團旗下超高端康養品牌平安臻頤年,正式官宣上海頤年城項目,成為繼深圳蛇口、廣州白鵝潭兩個項目后的又一布局,持續彌補高端康養市場空白。整局來看,平安覆蓋的養老業務遠不止此,一套既能夠得著高凈值客戶市場、又能“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全客群、多層次、全方位養老服務方案,正助力平安在新階段完成突破與進階。更重要的是,為大眾提供了更豐富的養老可能性、緩解對養老的過度焦慮,從而為人們美好生活加碼。
臻頤年,向空白處去
據招商證券統計,截至2021年6月末,已有13家保險機構投資60個養老社區項目,床位數超8萬個,“保險+養老社區”的模式持續擴容。而這些養老社區的保費門檻大多在100萬至300萬之間,可見在機構養老模式中,中端養老社區仍是當下主流,高端乃至超高端康養資源的供給較為稀缺。
而在需求端,隨著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穩定增加,涌現了一批高凈值人群。據胡潤研究院《2022中國高凈值人群家族傳承報告》顯示,中國擁有1000萬人民幣家庭凈資產的“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206萬戶;擁有億元人民幣家庭凈資產的“超高凈值家庭”數量達到13萬戶。
未來這些高凈值人群對高品質養老需求將大量釋放,對養老社區的氛圍、定制化服務及國際配套資源等需求將日漸增長。平安此時入局超高端康養市場,針對性地給出了該領域的解決思路,為后續行業標準的出臺提供寶貴的借鑒。
用平安人壽康養事業部總經理王宇科的話概括,“臻頤年想要做的,就是讓長者獲得尊貴、尊享、尊嚴的頤年人生,我們希望通過全面的七維健康理念,和在核心城市核心區位的康養社區,整合全球領先的資源與經驗,為長者帶來定制專享的全新生活的體驗”。
投射到上海項目上,上海頤年城也將七維、三尊的價值體系一以貫之。
最直觀的選址上,上海頤年城坐落于上海繁華市中心靜安區常熟路8號,總建面約3.5萬平方米,配置了270余套自理及護理型公寓、與多功能私享活動空間。周邊衡山路、靜安寺、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環繞,交通線路網也四通八達,既能讓長者享受上海市中心的生活圈,也方便子女親朋隨時探訪。
對標海外經驗與成果,平安臻頤年項目前景可觀。據了解,韓國首爾的Classic 500、美國紐約的Inspir Carnegie Hill等高端康養項目,都位于市中心的核心地段,并受到市場熱捧。其中,前者于2009年正式運營,至2013年實現100%入住率,后者在2020年第一季度交付時,去化率已超過50%。
再到核心的醫療照護層面,平安整合內外部多方優質資源,為長者提供專業醫療、安心照護等高品質養老服務,這也是其區別于其他康養項目的獨特優勢。
具體來看,平安上海頤年城與華山醫院、瑞金醫院、中山醫院、華東醫院等知名醫院相鄰。并通過專醫、???、專院、專案的醫療體系幫助長者綠通三甲、對接海外醫療資源,還提供陪診和同傳等服務。
與此同時,平安也將諸如日式精微照護、美式GEMS認知癥照護理念創新融合,搭建了一套整合式的,涵蓋自理、半自理、專業照護、安寧療法的全周期照護服務;還鏈接荷蘭國際管家學院,以國際化、專業化的管家服務為長者提供全方位、全天候服務。
再者是社交精神方面,一城一景,上海項目將社區生活與海派文化進行緊密結合,在七大特色功能空間的基礎上,打造茶館、咖啡館、錄播間、相館、手工工坊、花苑、影音廳等多類私享場景,滿足長者多元生活需求,也獨具上海特色。
從2021年首次推出至今,平安臻頤年已完成從0到1的戰略豐富化階段,進入全面實質性落地階段。目前已經在深圳蛇口、上海靜安、廣州白鵝潭三個一線城市落地。值得一提的是,平安也通過“逸享城”系列進軍全國新一線城市。據悉,繼首個佛山項目后,“逸享城”項目將逐步拓展到武漢、蘇州等其它新一線城市。
在搶灘機構養老市場的同時,平安輕重并舉,通過軟實力持續構建自身養老業務的增長發力點,居家養老便是最佳證明。
居家養老,往下沉市場走
回歸傳統安土重遷的國情和“9073”養老格局,我國最大的養老需求和市場在于居家養老。只有系統性解決居家養老問題,才算解決大部分國人的養老問題。
其實整體來看,我國居家養老市場化發展尚處在早期探索階段,大部分企業也還在“摸著石頭過河”,可復制的商業模式有待探索。
但最近幾年,國家針對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頻頻發文,近期印發的《養老和家政服務標準化專項行動方案》,通過從標準化體系、能力建設等多個方面優化養老和家政服務,又進一步為更下沉式的養老服務深入開展打下基礎。
政策引領下,涌現出一批優秀案例。以平安為例,其居家養老服務通過整合醫、食、住、行、財、康、養、樂、護、安等10大養老服務產業,構建了覆蓋客戶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養老服務平臺,線上+線下終身專屬管家+科技服務,讓客戶真正享受到高質量居家養老生活。
具體看三位一體的養老管家,其智能管家以智能音箱為載體,通過平安自主研發的智能系統,提供生活助手、智慧物聯等功能;生活管家則是線上的真人管家,能夠7*24小時響應長者的需求,一站式對接各類服務;醫生管家為全科醫生,可提供全天候實時音視頻問診,定制健康管理方案。
推出至今,平安居家養老服務已受到了廣大客戶的熱議和好評。數據顯示,平安居家養老服務目前已經完成8大場景服務的構建,覆蓋全國32個主要城市。近萬名客戶獲得居家養老增值服務資格,超過3000名客戶開始服務體驗,且客戶整體評價良好。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年輕客戶在為父母購買服務并體驗后,也著手考慮為自己未來養老添置居家養老服務。不難看出當前大眾對養老問題的思考正趨于年輕化,過去的被動式養老逐漸演變為主動、前置養老。上投摩根一份3000人樣本的調查顯示,2022年,超九成的國內受訪青年認同養老要越早準備越好。
毫無疑問,延遲退休年齡被提上議程,意味著未來繼續為社會創造財富和價值的人群中會出現更多的“銀發”面孔,主動應對老齡化的思維模式顯得尤為重要。更何況現實同樣骨感——社科院曾預測2035年養老金全部累計結余將耗盡。
如何讓不同年齡層的人都能安心迎接老年的到來,頂層設計已經給出了方案——個人養老金,無異乎為捉襟見肘的養老金松了松綁,也有利于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更是為年輕大眾提供豐富的養老選擇。
平安同樣立即機動,從客戶端、賬戶端、產品端、管理端搭建個人養老金服務平臺。例如在賬戶端,平安銀行打通賬戶、數據、產品、權益等,并構建統一的基礎架構平臺,設計便捷開戶方式,提供線上線下多渠道開戶。
在產品端,平安人壽、平安養老險、平安理財已初步完成產品開發及內部營運流程設計和系統準備;平安銀行推出個人養老金專屬存款產品;平安基金正加快公募養老產品的布局和投資。
各界共同努力下,去年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1954萬人,繳費人數613萬人,總繳費金額142億元。長久來看,國家政策支持、企業持續搭建下,養老市場將會以更規模化、多元化、可持續性地發展。
平安,實力共筑美好生活
“所有的養老服務,我認為核心就是3個養:一是養生,能夠帶來健康;二是養心,能夠滿足情感滿足;三是養性,也就是與社會不割裂。”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專家委員會理事殷志剛曾指出。
養生、養心、養性,平安無論是高端康養臻頤年還是下沉至普羅大眾的居家養老服務,都真正做到了三養合一,背后原因離不開兩方面——綜合實力與美好愿景。
從客戶群體來看,平安目前已積累近2.28億的個人客戶,且到去年6月末,平安所擁有高凈值客戶達22萬,中產及富裕客戶占比超70%,剩下的則是大眾客戶。龐大、分級的客戶群體,為其高端康養和居家養老業務開展提供人的基礎。
從業務模式來看,平安獨具一格的綜合金融模式集聚保險、銀行、基金、資管等多元金融業務,得以在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加快發展的進程中隨勢而動,為“金融+康養”的服務模式和入局個人養老金提供業的基礎。
再看養老領域最核心的醫療資源,平安深厚的醫療生態圈已實現優質資源全覆蓋及深度鏈接。截至2022年9月底,平安醫療生態成員公司平安健康和北大醫療集團擁有自有醫生團隊近4000人,醫護人員近8000人,內外部醫生團隊超4.9萬人;在超3000家的合作醫院中,近85%為三級醫院。既有各類醫生資源、差異化產品、定制化服務,也打通海內外頂尖名醫、醫院綠通,滿足不同人群對醫養健康的需求,為養老業務的開展提供醫療資源的基礎。
這些綜合實力鍛造起“一個平安”的價值優勢,逐步吸引諸多海內外頂級權威資源,源源不斷地為其養老業務輸血,從而形成正向良性循環。
而平安執著于養老領域的布局,其中一個原因莫過于為公司創造新的增長極。信達證券分析指出,在整合醫療、健康管理和養老等服務后,中國平安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建設有望進一步提速,未來將進一步發揮保險和醫療健康的協同效應。國泰君安研報則認為,加大康養類服務后,保險機構可以在傳統“三差”之外,形成多元化利潤結構。協同效應的確已有所體現,據王宇科透露,自高端康養產品推出以來,帶動的相關保費收入已超過200億元。
當然,最核心的原因,仍在于平安希望通過養老這一社會議題,共同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由此,平安才會始終堅守“以人民為中心,以民族復興為己任”的初心,持續踐行金融為民的原則,夯實綜合實力并重塑文化價值,行進于共筑美好家國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