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老院問題重重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8億人。其中失能老人總數約4500萬左右。失能老人指的是因為年齡、疾病或其他原因導致身體或智力功能下降、無法自理生活的老年人。
目前,失能老人的養老方式主要有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兩種。但是由于家庭養老壓力大、照顧困難等因素,很多老人還是選擇了機構養老。然而目前中國養老機構床位數超過800萬,但與4500萬失能老人總數相比,相關失能護理保障存在嚴重缺口。
此外,傳統的養老院普遍設計理念和硬件設施落后、醫護人員不足,失能老人連最基本的起床、餐飲、散步和社交的日常生活需求都沒辦法得到滿足,有的老人甚至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看電視,看報紙,等待每日三餐的送餐。這樣的生活狀態,很多老人因為不便翻身而生了褥瘡、連到院子里散散心都是奢望,更談不上有社交和娛樂活動。
失能老人的智慧養老新生活
智慧養老產業園主要從人性化的建筑設計方案,結合便利的軟硬件智能技術兩個方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讓他們更加獨立、自主地生活。
首先,建筑設計方案需要充分考慮無障礙設計。具體來說有如下幾個方面:建筑物的平面設計應該足夠簡單明了,避免存在復雜的路線設計。在建筑物入口和樓梯口設置坡道,坡道兩旁、浴室和衛生間應該設置扶手,使行動不便的老人行走更加安全。門道和電梯空間需要足夠大,可以容納輪椅和陪同人員;電梯門的開關時間也要適當延長,以便輪椅及其它行動不便的人有足夠的時間進出等。
其次,智慧養老產業園的智能設備和技術涵蓋了老人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各種場景。如配備智能助力輪椅、電梯、導航系統等,可以幫助失能老人更加方便地行動。智能家居設備:包括智能燈光、智能窗簾、智能鎖等,可以方便老年人進行家居操作,提高居住的舒適度。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實現老年人的身份認證、門禁控制等,方便老人自由進出放假和就餐、借閱讀書等。
烏鎮雅園助力老人自主生活能力提升,打造溫馨智能化的養老新模式
烏鎮國際健康生態產業園是以休閑健康養老為主題的園區,占地面積約1500畝,總投資約75億元,建設有醫療公園、五星級養生度假酒店、特色商業中心、國際養老康復中心等六大功能區。是一個風景如畫的高端學院式養老社區。我們一起探究,園區的哪些智能化設備在默默輔助老年人在園區的日常生活。
早上老人醒來后,不需要等待護理人員的到來,就可以通過床邊的按鈕打開自動窗簾,讓清晨第一縷陽光灑進房間。園區配置還智能電動床,對于在這里久病臥床的失能老人,它可以自動調整角度,幫助老人們變換體位,避免長時間壓迫造成褥瘡。而對于普通高齡老人,智能電動床還可以將床面調整到較低的高度,方便老人們自己從床上下來。
傳統養老院中,行動不便的老人很少外出,因為哪怕到園區院子里散心,都需要護理人員幫忙推輪椅。而雅園中的老人房間角落的智能電動輪椅可以通過語音或簡的按鍵控制,方便老人們出門活動,還可以幫助他們更方便地到達餐廳、診所。
智能輪椅,搭載了高精度的導航傳感器和地圖,可以實時監測老人的行動軌跡和步數,提供語音導航,精力再好一點的老人,甚至可以到在風景如畫的園區里遛遛彎、到專門的娛樂休閑中心和其他老人聊聊天,幫助老人擺脫受限的活動空間,緩解老人住院療養過程中的孤獨感。
對于老人的飲食服,園區務也一點都不含糊。智能化點餐平臺對于老人也非常友好,老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制定個性化的配餐需求,在40多個菜品中自由組合搭配,而不需要天天吃統一的盒飯,這無疑又增強了老人對生活的掌控感。
你會期待住進這樣的養老園區嗎?
如果可以住進這樣的智慧養老園區,是不是覺得老年生活也不那么可怕了?在這里,各種便利的建筑設施和智能設備,讓老人擁有了更多自主行動的可能性,享受充實、有趣的生活,與朋友互動、參與合適的老年活動……養老不再是被動接受服務,而是充滿自主選擇和尊嚴的生活方式,這就是建設新型智慧養老產業園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