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立不安熱擾心神 行走無力肝腎虧虛
“有諸內者,必形諸外”。中醫認為,內在的病變,會通過四通八達的經絡,透過體表組織乃至姿態動作表現于外?!巴剢柷小彼脑\當中,望診既有全身望診,也有局部望診,而望的內容主要是望神、色、形、態四種。人的精神狀態、皮膚、毛發、舌苔、外貌體型等外在顯現固然要望,而姿態也不可忽視。
姿態,包括人的動靜姿態、異常動作及與疾病有關的體位變化等,主要通過坐、臥、站、動表現出來。有時,醫生還會讓患者按要求展示一些動作和姿勢,如疼痛部位是喜按還是拒按,喝水有無嗆水,寫字有無顫抖等,以幫助醫生進一步了解病情。
人的姿態也能反映其體內的健康狀況。例如,大家都熟知的“西子捧心,東施效顰”的典故,戰國時期的美人西施經常手捂胸口,緊皺眉頭為哪般?雖然美人流露出一種嬌媚柔弱之美引人效仿,但實質上卻是身體不適導致的病理姿態?!端貑枴酚涊d:“胃脘當心而痛”,西施自幼家貧,經常在溪邊浣紗,饑飽不均,故西施患的很可能是中醫所稱的“胃脘痛”。從一個典故推測出古代美人所患之病,是望姿態而知健康的診療思維體現。
為了讓更多人讀懂“姿態語言”,清代醫家汪宏撰寫的《望診遵經》將望姿態的診療要點歸納為“望診八法”:體態異焉,總而言之,其要有八:曰動、曰靜、曰強、曰弱、曰俯、曰仰、曰屈、曰伸。”根據中醫陽動陰靜的原理,望姿態的診斷規律可總結為:凡動者、強者、仰者、伸者,多屬陽證、熱證、實證;凡靜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屬陰證、寒證、虛證。
望坐態。坐立不安、煩躁不寧、聲高言多,為熱擾心神。若50歲左右的女性不停地擦汗、口干多飲、脾氣暴躁,多為更年期陰虛火旺體質所致。坐而喜俯、聳肩內收、少氣懶言、聲低氣怯,多屬氣虛體弱。若以手護腹、身體前傾,為腹痛之表現,拒按怕熱者為實熱引起;喜溫喜按者為虛寒所致。
望臥態。仰面伸足、躁動而喜掀衣被,多為實證、熱證;靜臥少動、喜加衣被、甚至踡縮成團,多為虛證、寒證、濕證;但臥不能坐,坐則昏眩,多為氣血俱虛;坐而不得臥,臥則氣逆,多是心陽不足。
望立姿。不耐久站,欲倚物支撐者,多為年老腎虛引起。如站立不穩,一側肢體無力,伴眩暈神昏者,多屬肝陽上亢引起的中風。
望行姿。腎主骨,肝主筋,下肢屈伸不利,行走痿痹無力,多為肝腎虧虛、筋脈失養所致。
正常健康人的動作協調、姿勢自然。若臟腑發生病變,可使肢體動作失調,故人的一些異常動作和姿勢與疾病關系密切。不同疾病可產生不同的病態表現。1.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不能自制,甚至影響到吃飯、喝水和寫字等,中醫診斷為顫證,病在筋脈,與肝腎、脾等臟腑密切相關,是肝風內動、筋脈失養所致。2.晨起后頸項僵硬、轉側不便、環顧不能者,多為風寒濕邪痹阻經絡、瘀血阻滯引起的落枕。3.青少年兒童擠眉眨眼,努嘴伸舌,狀似做“鬼臉”,時有抽動,不能自制,性格沖動者,多為先天稟賦不足、肝腎虧虛,或心腎不交、心脾兩虛等引起的多動癥。4.口角歪斜,說話漏風,一側眼睛閉合不全,不能皺眉、流口水者,多因過度疲勞或熬夜后導致正氣不足,風寒之邪趁虛侵襲,導致面部經絡失養、氣機痹阻、筋經功能失調引起的面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