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宮寒”是什么?
“宮”在中醫學指的是的“胞宮”,泛指女性內生殖器官(子宮、輸卵管、卵巢)及其功能。
“宮寒”,全稱是“子宮寒冷”,并不是說子宮腔內的溫度低,而是指子宮及其相關功能呈一種嚴重低下的狀態。
“宮寒”,分為先天和后天!
先天是由于自身脾腎陽虛,陽氣不足以運化體內水濕之氣,因而內寒積聚,寒涼之氣繼而停滯體內胞宮,導致宮寒。此寒多為“虛寒”。
后天則是由自然界寒邪(如貪涼、久居寒涼之地、夏吹冷空調等外寒)侵襲體內,寒涼之氣停滯體內胞宮,導致宮寒。此寒多為“實寒”。
二、“宮寒”小自測
經常氣色很差、精力不濟?
經常痛經且小腹冷?
白帶清稀、多,聞起來有股異味?
經期不是提前就是錯后,且量少、顏色偏暗?
經常怕冷或腰膝酸冷或手腳冰涼?
照鏡子時,舌苔又白又水滑?
性趣不高,備孕久沒動靜?
你是否有以上大多數癥狀?如果是,那么你很可能屬于“宮寒女”!
三、“宮寒”有哪些危害?
子宮是孕育生命的一個神奇場所,對女人來說,守護好子宮是健康的根本。如果女人不注意保護子宮,會出現子宮脫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宮頸癌等疾病。據統計,50%左右的婦科病都與子宮有關。
手腳冰涼
中醫認為,氣虛、血虛會造成血液運行不暢、血液量不足。宮寒的女性總會自覺手腳發涼,全身冰冷。天氣寒涼或者冬天時加重。
冷暖交替膝蓋痛
宮寒的女性更易受外在風寒侵襲,自覺膝蓋疼痛。
皮膚變差
宮寒的女性易氣血凝、血脈凝,因而易出現黑眼圈、色斑、愛出油等皮膚差的表現。
月經不調
在寒冷刺激下,盆腔血管過度收縮,血液流動受到影響,可排出的經血減少,甚至完全沒有,因而表現為月經量少、推遲。“實寒者”伴月經多、色暗有塊,“虛寒者”月經色淡質稀。部分女性可有白帶清稀、量多。
尿頻
因為寒冷會刺激子宮收縮,子宮的過度收縮會對膀胱造成一定影響,從而引起尿頻。
肥胖
當寒氣集聚肚臍及小腹時,身體會通過自我調節長出或者堆積大量脂肪在腹部來保溫,因此會造成腹部的脂肪突出,從而導致肥胖。
難受孕
子宮寒冷會直接影響卵巢排卵,影響卵泡發育,導致子宮內膜正常脫落受到影響,出現子宮內膜過薄,影響受精卵的著床,從而影響受孕生育。
性冷淡
子宮寒冷導致陽氣虛弱,氣血循環不暢,會引發內分泌失調和婦科炎癥,從而進一步影響情緒,出現性冷淡。
四、別慌,艾灸來祛寒!
艾灸是一種治療宮寒療效很好的外治法。艾草是溫經散寒的良品,將其點燃,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以溫熱性刺激,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補陽祛寒、暖宮健體的療效。
氣海
定位:臍中下1.5寸,前正中線上。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
關元
定位: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上。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
神闕
定位:在臍區,臍中央。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
子宮
定位: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3寸。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
腎俞
定位: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也可以艾灸盒。
三陰交
定位: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際
操作:距離皮膚2-3cm,每天1次,每次15-20分鐘。
五、注意事項
1.灸前、灸后多喝溫開水;
2.剛吃完飯或空腹不宜施灸,孕婦不宜施灸;
3.施灸過程中不宜隨便改變體位以免燙;
4.灸后注意保暖,局部避風寒,飲食宜清淡;
5.灸后,若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屬正常現象,無需處理;
6.灸后,若出現小水泡,注意不擦破,任其自然吸收;水泡較大,刺破水泡,放出或抽出水液,涂以龍膽紫,紗布包敷;
7.施灸時注意安全,防止艾火脫落,燒損皮膚、衣物。用過的艾條,應裝入小口玻璃瓶或鐵筒內,以防復燃;
8.若發生暈灸,立即停止艾灸。頭低平臥、休息、或飲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即可;
9.在施灸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