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熱的大暑節氣來了,避暑成為剛需中的剛需。石柱黃水,是全市首屈一指的避暑勝地,這里場鎮大、配套好,每年吸引數十萬人次前來避暑。今年黃水又有了質的提升,不再滿足于單一的避暑功能,而是圍繞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對軟硬件進行了全面提升。隨著石柱黃水土家文化旅游季的啟幕,升級版黃水來了。本期渝州瞭望臺“大暑特別策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深入黃水,為你全方位解讀“黃水之變”。
石柱鹽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吃:
土司王宴莼菜宴養胃養心
避暑勝地,一是要涼快,而是要吃好。重慶周邊不少避暑地因地盤小,配套跟不上,僅能滿足涼快這一需求。
黃水則不同,因高峰期能同時容納近二十萬人避暑的優渥條件,不同口味的餐飲自發形成規模。今年,石柱將“吃”也納入了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
黃水莼菜。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石柱縣商務委了解到,圍繞黃水的“吃”,該縣與中國烹飪協會、重慶美食發展研究會等深入對接,培育知名餐飲企業1家、特色餐飲企業4家;大力推廣地方特色菜品,推出“土司王宴”“莼菜宴”“土豆宴”“蓮藕宴”四大名宴和“土家九大碗”系列餐飲。新引入川菜、魯菜、淮揚菜、湘菜等國內菜系和西餐、日本料理、韓式燒烤等國外菜品,滿足不同游客需求。
住:
構建品牌酒店精品民宿群
市民之所以將黃水作為避暑首選,是因為這里屬于高海拔鄉鎮,場鎮相當于一個小型縣城,不用擔心來了住不到、住不起、住不好。
宜居黃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為了提升黃水度假區的度假功能,這次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住”的升級也被重點提及。圍繞“住”,將構建黃水國際高端品牌酒店+精品民宿+主題酒店+森林木屋等多層次、特色化住宿接待體系,按照國際度假酒店標準,融入土家文化元素,升級改造綠宮度假酒店、兩江假日酒店、明月戴斯酒店3家國際型酒店,打造金花田園、九居民宿、康養大酒店等3家特色主題酒店,累計提升舒適型住宿設施1400間以上、中檔型1000間以上、環保低碳型300間以上、家庭型200間以上。
行:
動車旅游班車觀光車齊備
石柱縣交委負責人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交通通達性,是考量國家旅游度假區的硬核指標,圍繞黃水的“行”,該縣適時開通重慶江北機場、重慶北站直達度假區旅游專線,常態化開通石柱動車站、汽車站直達度假區旅游班車,增加度假區至千野草場、云中花都、中益蜜蜂小鎮等周邊景區景點旅游直通車,規范設置4條內部觀光線路,累計增設旅游班車12車次、直通巴士20輛、觀光車65臺、換乘休憩亭16座;綠化美化冷水至黃水旅游大道、悅崍至黃水旅游公路、黃水環鎮公路等對外連接道路和內部交通環線;將游客接待中心與康養大酒店進行整合,將原黃水旅游車站統一整合到原游客接待中心,新增金花村游客咨詢服務點,形成1個一級集散中心+1個二級集散中心+N個小型旅游交通集散點的集散體系。
游客中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為了方便自駕,黃水還新增了公共停車位800余個,旺季整合小區停車位7000余個。
購:
非遺集市文化展演攬人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剛進入黃水,就被鑼鼓喧天的聲音吸引,這是位于黃水汽車站前的一處平壩,如今被打造成了黃連文化廣場,石柱黃水土家文化旅游季其中一項活動——非遺集市就在這里開市,數十家石柱非遺產品展位,吸引了不少避暑客前來采購。
非遺集市。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在這里同時上演的,還有石柱非遺文化展演,鹽工號子、土家舞牛、民間吹打、土家擺手舞、洛爾調等表演,為非遺集市攢足了“戲份”。
“黃水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璀璨多姿的土家文化是獨特優勢,所以縣委縣政府圍繞這一要素,在此打造了非遺集市,滿足了顧客采購需求的同時,也傳播了特有的土家文化。”石柱縣文旅委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應季推出的非遺集市,黃水還自然形成了“縣城級”的購物體系,滿足不同消費者的購物需求。
娛:
新版天上黃水領銜綜藝秀
黃水帶有土家風情的休閑娛樂配套,也是吸引避暑客的加分項。
秘境黃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了解到,土家民族文化旅游季,借助6個行業協會、12個民間藝術團體力量,邀請國內知名文藝團隊,在土家大舞臺推出土家民俗展演、民族民間文藝展演、全民藝術展演、國家級和市級非遺展演等67項特色文化展演活動,在土家民族風情街擺“千人長桌宴”,在黃水大劇院廣場跳“萬人擺手舞”,每晚開演改版升級后的土家大型歌舞《天上黃水》,旅游旺季每周五、周六、周日晚上組織篝火晚會,展演土家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吸引游客體驗參與。
黃水還新開設了“秘境黃水”奇幻樂園,與黃水大劇院廣場的游樂設施形成互補,滿足了孩子們游樂探秘的需求。
養:
依托康養創國家級度假區
說到“養”,同樣是黃水的優質資源。這里因森林廣袤、水系環繞、生態優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莼菜產地和全國最大的黃連基地。
竹鈴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袁舒含 攝
近年來,石柱縣以黃水為依托,不斷豐富康養的內涵。在醫養方面,不斷優化重慶醫科大學黃水附屬康復醫院療養資源,同時將黃水鎮老衛生院改造為康體療養中心,增加療養產品供給;在動養方面,拓展體育健身公園、動步公園、兒童游樂中心功能,修繕籃球場、足球場、竹鈴球場、門球場,新建網球場1座、乒乓球場30個、自行車道8公里;在食養方面,單以莼菜為例,黃水就開發出了數十個產品,暢銷東亞地區。
黃水因避暑而聞名,卻不是全部,在康養和文旅融合方面,還有很多有價值的資源等待挖掘。
在2022中國·黃水土家文化旅游季啟動儀式上,石柱縣委書記張華表示,旅游季的啟動,既為展示石柱文化開啟了窗口,也為廣大游客感受土家風情搭建了平臺。借此機會,石柱縣將加快推動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創建工作,高水平打造業態更加豐富、設施更加完善、管理更加規范、服務更加精細的度假區。與此同時,石柱縣將深化與周邊區縣的交流合作,合力推動資源共享、線路共建、市場共拓、品牌共創,奮力譜寫文旅融合協同發展新篇章。
【主政者說】
石柱縣副縣長譚祥平:
石柱這樣打造黃水國家級度假區
從避暑“單季游”,到全域旅游康養的“四季歌”,石柱圍繞黃水,以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目標,不斷提升生態康養的能級,這其中有什么樣的謀略?石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譚祥平分管文化旅游,他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詮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石柱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今年都做了哪些提升工作?
譚祥平:黃水旅游度假區位于重慶市石柱縣黃水鎮,面積16.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蓋率達到85%以上,夏季平均氣溫20.6℃,全年適宜度假時間達220天,旺季日接待游客超20萬人次,是“美麗中國”十佳度假區、重慶市首批十大市級旅游度假區,深受游客青睞。今年以來,石柱全力創建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重點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提升。
一是改善環境。對主要街區、重要節點實施環境綜合整治,改造風貌28萬平方米,整理管線40多公里,修繕人行道1.7萬平方米,更新綠化2萬平方米,今年度假區面貌煥然一新。二是完善設施。全面提升餐飲住宿、道路交通、景區景點、商場超市、旅游廁所、游客集散、標識導覽等基礎設施,實現人性化、智能化、特色化。三是豐富活動。全面啟動“2022黃水旅游度假區土家文化旅游季”,推出千人長桌宴、萬人擺手舞、非遺展演、土家民俗文化展演等60余項特色文化活動,營造沉浸式度假體驗。四是做精產品。深挖度假資源,打造月亮湖、金花田園、秘境黃水、森林王國、重慶醫科大學黃水附屬康復醫院、體育健身公園等一大批核心度假產品。五是精細服務。常態化開展旅游市場秩序綜合整治、旅游服務能力專項培訓,旅游市場環境更加誠信、規范、有序。
今年的黃水旅游度假區,讓游客們眼前一亮、耳目一新,讓網友們爭相點贊、心向往之,讓大家游得更放心、住得更舒心、玩得更開心,很多游客說:今年到黃水旅游度假,比以前更好玩、更安逸!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石柱打造“全國生態康養勝地”,有哪些優勢?
譚祥平:有“四大優勢”。一是生態優勢。石柱森林覆蓋率達62.7%,是首批國家森林康養基地、中國避暑養生休閑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國最美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中國氣候旅游目的地。二是產業優勢。石柱是中國黃連之鄉、中國辣椒之鄉、中國最大的莼菜生產基地,是“全國康養60強縣”,已形成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綠色生態工業、康養休閑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為重點的康養產業體系。三是文化優勢。石柱地處自然山川秀美、土家風情濃郁的武陵山區,土家民族文化、巴鹽古道文化、紅色革命文化交相輝映,有國家級非遺3項、市級非遺22項。四是區位優勢。石柱是聯通渝東南、渝東北的重要結點,是渝鄂協同發展的重要支點,是成渝城市群直通中東部的重要走廊,區位條件優越。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石柱文旅產業如何助力打造“全國生態康養勝地”?
譚祥平:我們堅持以生態康養為主題、以全域旅游為主線,聯合萬州、忠縣打造“三峽庫心·長江盆景”,聯合中核集團打造“月上金鈴·月下風情”民俗風情街,聯合重慶高速公路集團打造冷水風谷4C級自駕營地,聚焦縣城打造“風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聚力黃水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在“重慶最美草地”千野草場打造“露營天堂”,依托這些重要節點,積極探索農文旅融合、產景城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機制,大力培育文化旅游市場主體,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通過旅游這張名片,全面提升石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為打造“全國生態康養勝地”攢人氣、增活力、注動力。
記者手記:
石柱黃水,天上黃水。無論是周末微度假,還是長住客,黃水都是重慶人避暑的必選項之一。隨著文旅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推進,這個原本深藏大山之中的高山鄉鎮,正在“跳脫”避暑這個單一的旅居功能,向生態要增益,向文化要產出,向文旅要融合,將全鎮納入全域旅游的發展版圖,進行大力度的功能提升。進而,從一年吃一季,到一年吃四季,不斷提升“綠色生產率”。反過來,隨著這些文化旅游載體的不斷“上新”,又為避暑增加了可玩性。
這也正是石柱集全縣之力,打造黃水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