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第五屆年會暨2022年黑龍江省康養產業峰會”啟動儀式將于8月28日在黑龍江大慶富力喜來登酒店舉行。
“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第五屆年會暨2022年黑龍江省康養產業峰會”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大慶市人民政府、天鵝頤養聯盟秘書處主辦,黑龍江省民政廳,大慶市民政局、中國經濟信息社、省養老行業協會,省醫養結合學會、省養老人才協會、大慶市養老行業協會、大慶市康養協會協辦,本次峰會主題為“旅居康養·暢享龍江”,一如既往依托黑龍江生態資源優勢,傾力打造國內最高規格的康養旅居服務項目。
隨著我國老齡化時代的來臨,關于養老服務社會化、市場化、創新化等議題不斷受到關注。2015年,黑龍江省“天鵝頤養聯盟”正式成立,旗下包括“康養旅居服務平臺”“天鵝頤養學院”“特色產品展示平臺”“養老產業集采平臺”“老年文體活動平臺”等項目,形成了立體化、多維度的養老產業服務矩陣。自成立之初,該聯盟以全國推介活動及研討等形式,誠邀天下老年人到黑龍江康體養生、休閑度假,共享黑龍江天然大空調、天然大氧吧、天然大廚房,使得天鵝頤養聯盟及“夏季養老在龍江”的品牌走紅大江南北,在全國首開先河。同時,天鵝頤養聯盟堅持多產融合和特色發展、頂層設計和實踐創新相結合的發展基本原則,探索出一條養老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首先,在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方面,不斷完善“制度、市場、標準、監管”四大體系,利用數字化技術創設“養老大腦+智慧養老”應用場景,有效解決了黑龍江省內養老服務領域資源配置、供需匹配、主體競爭力不公平性等問題。其次,將養老產業與區域核心競爭力關聯起來,針對黑龍江城市收縮、人口空心、人才外流的現狀,先后出臺一系列人才導入機制,以養老人才培養為突破口,加強與各地市高校對接,通過提供事業編制的吸引力,有效地解決基層政府養老管理人才缺失問題。再次,以創新思維構建“一體化養老”新格局,為養老服務企業搭建服務平臺,實現了“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完善公共養老事業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保障老年人群體不同層次的需求,激發養老服務業的活力。
為了進一步提升康養旅居養老宣傳推介,2018年在黑龍江民政廳經過精心調研與籌劃,在原有天鵝頤養聯盟平臺的基礎上,成立了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城市合作機制,并通過四流互動(客戶流、資金流、信息流、物產流)更好的宣傳“夏季養老在龍江”的理念,充分帶動黑龍省養老服務業及區域經濟發展。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第五屆年會暨2022年黑龍江省康養產業峰會亮點頻出,包括現場發布《黑龍江省康養產業藍皮書》及龍江養老VI視覺標識系統、舉辦項目捐贈儀式、新加盟城市云端推介等,屆時,黑龍江省政府分管副省長、副秘書長,省政府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組成員單位代表,各市(地)政府分管領導、民政局主要領導、養老服務處(科)負責人,國內旅居康養產業領軍企業代表,養老行業專家學者,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代表以及新聞媒體代表等共計150余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本次峰會將揭開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的新篇章。在國民經濟收入不斷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不斷強烈的背景下,高端養老服務成為市場經濟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黑龍江省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優勢、人文資源優勢、產業協同優勢,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合作機制主打“夏季養老在龍江”的概念,創新性地提出了“旅居康養,候鳥養老”的理念,本質上是一種養老資源的共享、養老合作共贏模式,將直接推動“經濟走廊城市”間養老事業均衡發展。
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年會已舉辦了五屆,在歷次合作交流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是中國高端養老產業發展的縮影。2022年第五屆年會(暨2022年黑龍江省康養產業峰會)更是推出一系列重點項目,包括哈爾濱“大頂子山森林溫泉養老綜合體項目”“農村養老補充保障項目”“旅居體驗項目”等。其中,大頂子山森林溫泉養老綜合體項目通過與藍田城鄉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利用現有溫泉、酒店等資源,改擴建為醫養結合養老機構(1000張床位)及后續申報新建10萬平養老公寓建設,形成該養老事業綜合體。農村養老補充保障項目則與經濟走廊城市協會、商會與村(屯)集體等對接,引進南方老人(夏季來龍江候鳥養老)來此技術扶持并提供資金支持,項目收益用于“農村養老及托育”補充保障,現已經溝通浙江麗水市及大慶市相關商會共同推動花菇(香菇)種植全業態,推動農村養老與候鳥旅居相結合。旅居體驗項目依托東北黑土地水稻土地資源、聯合水稻合作社,推動“落葉歸根”、“二次闖關東”計劃;此外,
據悉,本次峰會召開期間國內康養產業知名專家、民政部養老服務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烏丹星博士做《中國康養二十年》講座,此外中國旅行協會李國梁會長、中國福利協會馮小麗會長、中國旅游研究院戴斌院長及黑龍江省市領導將作出發言和致辭。
“天鵝頤養經濟走廊合作城市第五屆年會暨2022年黑龍江省康養產業峰會”經過精心籌備,以全新的視角、領先的觀念、開放的胸懷歡迎各界人士參與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