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加深,推動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不僅有道義上的因素,也有著務實的追求。我們相信,在養老領域的探索將最大程度上疏解老齡化帶來的具體現實難題,讓更多中國人能夠快樂地生活,健康地長壽,優雅地老去。
招商觀頤,作為招商局集團大健康產業先行兵,是招商蛇口旗下的康養醫護專業服務機構,始終以專業、至臻的產品和服務,用溫度關愛生命。
認知癥科普
認知癥又稱腦退化癥、失智癥,俗稱老年癡呆(語言是有溫度的,請使用認知癥等友好規范化用語)。
認知癥患者往往表現在短期記憶功能、長期記憶功能及自我生活能力退化,有的伴有情緒和行為問題。年紀越大,患病幾率越高。
認知癥多發于老年群體中,全球每3秒就有1例,已經成為繼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后,威脅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老年人從60歲起,年齡每增加5歲,認知癥發病風險就會高出1倍,而當人群到達90歲以上時,認知癥發病率將達到47.4%,一半老人都將受到困擾。這意味著,認知癥將與長壽時代共存,我們無可回避。遺憾的是,全球至今尚未找到認知癥的治愈方法,人們對該疾病的了解和認知也普遍不足。

我國60歲以上人群認知癥患病率為7.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2%),居首位,年發病率0.625%,失智人數占全球患病總數的1/42,也就是說每4位患者中就有1位來自中國,且中國認知癥患者的數量還在逐年攀升。
認知癥患者可能忘記說過的話或問過的問題、忘記家在哪里、忘記自己的親人、忘記如何吃飯,忘記如何處理大小便;有的還伴有幻覺、譫妄、游走等行為問題,給自己和周圍的人帶來無盡的痛苦和煩惱。
而在眾多照料認知癥患者的家屬中,8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情緒障礙,尤其是那種無法溝通和看不到希望的感覺,更有幾千萬個家庭照顧者正全天候陪伴他們,走過這個漫長而痛苦的“失去之旅”。
鹽田招商觀頤之家——首個落地“憶路同心”服務體系項目
2020年,招商蛇口旗下健康板塊招商觀頤與深圳市鹽田區達成合作,運營鹽田招商觀頤之家項目。在招商蛇口的綜合改造及運營方案的提升下,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康養醫護服務,特別圍繞認知癥老人開展了憶路同心項目。
那么,什么是“憶路同心”?
簡單來說,“憶路同心”就是招商觀頤之家圍繞認知癥已建立集預防、干預、康復、照護和培訓為一體的服務體系,通過國際化的專家團隊、智能化的設施設備和有溫度的康養服務,以溫暖、專業、精細、循證的服務方式,助力認知癥長者延緩疾病進展,樂享有品質有尊嚴的晚年生活。
鹽田招商觀頤之家作為標桿項目,落地了“憶路同心”服務體系,特別打造了獨棟認知癥專區,將運營理念和非藥物干預療法融入到平面設計和環境創設中。設置“認知癥療愈花園”、“懷舊中英街”、“時光留聲亭”、“多功能活動區”、“生活小廚房”、“忘不了咖啡”、“沙頭角茶室”、”兒童游樂園”、“親友互動區”、"認知康復區”、“音樂療愈區”等公共活動空間。每個居住樓層設置不同的主題、顏色和圖形代碼,打造小單元、家庭化、溫馨舒適、熟悉安心的生活居所。
在鹽田招商觀頤之家的公共空間,不經意間,你會發現老家具、軍大衣、開水瓶、中英街老照片...這些看似隨處散落、實則經過精心排布的老物件,也把長者們的記憶仿佛帶回了那個青蔥年代。
除了懷舊療法,鹽田招商觀頤之家還采用多感官刺激療法、運動療法、藝術療法、芳香療法、寵物療法、園藝療法等非藥物干預療法,結合社會心理干預、認知干預、情感干預、行為干預搭配運動、膳食,對認知癥進行有效干預和預防。

憶路同心項目負責人表示:“我們做認知癥項目的初心,是發現中國有大批量的認知癥老人,他們在家庭、在醫院的照護難度非常大,甚至生活品質和尊嚴得不到保證,家屬也深受困擾。我們希望通過專業的、有溫度的服務幫助到這樣的老年人群和他們的家庭,為長輩、家庭和社會解決困擾。未來我們也希望利用央企的平臺,整合先端實驗室、科技公司、醫生集團、三甲醫院、基金會、社工組織、協會和學會等資源,用科技和專業賦能認知癥業務,早篩查早干預,從養老機構走向社區和家庭,從發病人群的照護走向未發病人群的科普、預防和干預,為國人健康貢獻一份力量。”
持續關注長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
鹽田招商觀頤之家坐落在鹽田區依山臨海的沙頭角,是長者頤養天年的圣地,總建筑面積約2.22萬平方米,提供養老床位397張,項目于今年10月29日正式開園運營。目前可提供118張專門針對認知癥老人的床位。
招商觀頤的文化底蘊和品牌是以客為先和共情能力。在服務上,鹽田招商觀頤之家始終堅持以“回歸”和“以人為本”為服務理念,十分注重對長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尊嚴的關注。
今年83歲的周奶奶在這里已經入住了1年多,她告訴記者,開始她是抱著過來體驗的心態入住了1個月,因為專業貼心的服務,讓她決定常住下來。她說:“員工很熱情,對我們老人們服務很周到、很熱心,每個人嘴也很甜,我說這小姑娘嘴上抹了四兩蜜,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叫的可親熱了,老人們心里聽了都高興,心里樂滋滋,好像是你的親人在身邊一樣,有種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