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楊力,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CCTV《百家講壇》特邀專家,楊教授行醫50余年,一直致力于中醫養生科普工作。
我們的身體原本一入夜便自然會想睡覺,不過總有些人因種種原因到了該睡覺時卻難以入睡。漫漫長夜,眾人皆睡我獨醒,數綿羊、喝牛奶都不管用……長期失眠會讓人的記憶力減退,精力不集中,身體感覺疲憊,這肯定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一般來說,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精神緊張、神經衰弱、過度的悲哀和焦慮、過度的興奮等,使大腦皮質興奮與抑制失調,以致到了晚上睡覺時,大腦皮層仍保持相當的興奮性,久久不能進入抑制狀態。有時越怕失眠,越想入睡,腦細胞就越興奮,就更是難以入睡。
中醫里常見的失眠有心脾兩虛型、心腎不交型和肝火擾心型,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對癥治療。
心脾兩虛型
這種類型多表現為愛做夢,有時候在晚上容易醒來,伴有心慌、健忘、渾身沒勁兒、不愛吃東西等癥狀。這種情況艾灸時宜以益心健脾、養血安神為主。
艾灸時可用補法,采用溫和灸,可以選取心俞穴、脾俞穴和神門穴。
因為是心脾兩虛,自然要從心、脾兩經入手,這便是選擇心俞穴和脾俞穴的原因。
心俞穴和脾俞穴都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其中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而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艾灸這兩個穴位,可以起到養心健脾的作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失眠問題。
艾灸心俞穴和脾俞穴可以采用艾條溫和灸,也可以用艾灸盒進行施灸,每次每個穴位各灸20分鐘,堅持灸一到兩周,對睡眠便會有大的改善。
神門穴屬于手少陰心經為心經原穴,是心神之門戶,對于所有類型的失眠都可以選用。神門穴位于手腕掌側部,艾灸時宜采用艾條進行溫和灸,可以于睡覺前灸15分鐘左右。
心腎不交型
所謂心腎不交,就是心火旺于上,腎水寒于下,心氣無法下交于腎,腎氣不能上通于心,這種情況多表現為心煩意亂、頭暈、盜汗、腰膝酸軟等,男性朋友有的可能會有夢遺。
對于心腎不交型失眠,艾灸時可以選擇心俞穴、腎俞穴和神門穴,可以采用艾條溫和灸,腎俞穴也可以采用隨身灸。每個穴位各灸15~30分鐘。這里選擇心俞穴和腎俞穴,道理也很簡單,就是通過刺激這兩個穴位交通心腎。
肝火擾心型
這種類型多表現為煩躁,容易發脾氣,有的伴有頭痛、胸悶、脅肋脹痛等癥狀,這時宜以清肝寧心為主。
艾灸時可選取肝俞穴、太沖穴、行間穴、神門穴。太沖穴、行間穴的主要作用是疏肝理氣,而肝俞穴,顧名思義,就是直接調節肝臟氣血。肝俞穴屬于足太陽膀胱經,為肝的背俞穴,位于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即是。
肝俞穴可以用艾條溫和灸,也可以采用隨身灸,每次灸30分鐘。太沖穴、行間穴、神門穴宜采用艾條溫和灸,每次每穴各灸20分鐘。
對于現代人來說,要想不失眠還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少熬夜,晚上不要吃得太飽。如果有時間,可以在睡前到戶外散步一會兒,放松一下精神;上床前洗個澡,或用熱水泡腳,然后再睡覺。睡前不要喝酒,雖然酒精可能會使人很快人睡,但同時也會打亂睡眠節律,影響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