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一年中“頂配”版的高溫天氣,“三伏天”即將來襲。
“其實冬病夏治并非僅僅是三伏貼,在這個時期進行陰陽調理灸也能很好地補充人體陽氣,達到冬病夏治‘灸貼相配療效增倍’的效果。”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周仲瑜教授介紹,三伏天是全年中陽氣最盛的時候,此時應用灸療,對經絡腧穴進行溫熱的刺激,可以最大限度地鼓舞陽氣,驅散體內寒邪,更好地發揮扶正祛邪,扶陽散寒的治療目的。
周仲瑜教授正在做灸法展示
然而,遍布養生館的“艾灸理療”是否靠譜?自己在家是否也可以進行灸療?灸療究竟適合哪些人群?日前,本報特邀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主任周仲瑜教授做客“市民有約·楚天名醫大講堂”,與廣大市民聊聊在冬病夏治中往往被忽視的灸療。
【專家名片】
周仲瑜教授
周仲瑜,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肥胖科學科主任,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研究所所長,湖北省第二屆醫學領軍人才/湖北名醫工作室(負責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創“陰陽調理灸法”, 擅長將傳統的針法、灸法結合中草藥治療面癱、頸肩腰腿痛、胃腸功能紊亂、失眠、更年期綜合征、痛經、月經不調等,在針灸減肥、美容、亞健康狀態的調理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
專家門診時間:周一上午(湖北省中醫院光谷院區名醫堂門診);周二下午、周四上午(鳳凰門診);周五上午(花園山門診)
灸療并不建議自行在家施灸
近年來“艾灸理療”成為一種時尚,是不少養生館的熱門項目,也有不少人覺得在外做艾灸費時費力,干脆買來艾條自己在家養生。對此,周仲瑜教授提醒:“中醫特別講辨證,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灸療。灸療是一項專業的治療手段,灸的時間、部位、順序,以及施灸過程中的溫度的把控都很有講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掌握的。”因此,灸療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操作,自己在家操作,可能會帶來負面作用。
“艾灸絕不僅僅是哪里痛灸哪里,而要根據體質癥狀辨證選穴,按照經絡穴位施灸的。”周仲瑜說,臨床上患者來面診后,醫生會在病人相應穴位做記號,告知需要灸的時間,等過一段患者再來復診,病證發生變化后,灸的部位和時長也會調整。
周仲瑜教授
為讓灸法更加規范,7月8日,在湖北省中醫院2022年“冬病夏治”啟動儀式上,由湖北省中醫藥學會、湖北省針灸學會聯合通過的《陰陽調理灸技術操作規范》在現場進行發布。該操作規范由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周仲瑜教授團隊制定,這意味全省將執行該院制定的陰陽調理灸操作規范。
更適合夏季的陰陽調理灸是什么?
陰陽調理灸究竟是什么?與我們平時看到的艾灸有什么不同?“陰陽調理灸其實就是艾灸的一種,但它又不是普通的艾灸。”據陰陽調理灸的創始人,周仲瑜教授介紹,陰陽調理灸是湖北省中醫院的特色灸療技術,首先,它采用的艾草是產自我們湖北的道地藥材蘄艾,采取的是隔姜鋪灸的方式,然后針對患者體質偏頗狀態和病證,在不同節氣,選取相應的部位進行施灸,以達到溫陽通絡、固本補虛、調和陰陽的一種新型艾灸技術。陰陽調理灸具體又包括六大類:溫中祛濕灸、培元固本灸、溫腎暖宮灸/溫腎固精灸、補肺益氣灸、健脾理氣灸、溫陽益腎灸。
周仲瑜教授正在做陰陽調理灸
為什么要選擇隔姜鋪灸的方式呢?周仲瑜教授解釋,其實原理并不復雜,它是在道地藥材蘄艾的基礎上配合生姜的藥性。而生姜歸肺脾胃經,本身就是散寒的利器,對驅除脾肺寒邪極為有效,所以隔姜灸可以很好地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這與冬病夏治的特點不謀而合,三伏最熱的時候,陽氣最旺的時候,氣血并行,因此也是最好補足陽氣、驅散陰濕寒邪的時候。所以說,當三伏貼再加上陰陽調理灸,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灸貼相配,療效增倍。
并非適合所有人,實證熱證不要灸
梅女士是一名辦公室白領,近兩年總覺得手腳冰涼。她在網上學了一些艾灸的方法,自己在家試著用艾灸足三里等一些保健要穴,但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還又出現口干、大便干燥的癥狀。
聽朋友介紹說,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有個“陰陽調理灸”的特色艾灸治療,于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她來到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門診就診。經針灸科專家診斷,辨證予以“陰陽調理灸”之“溫陽益腎灸”三次后,梅女士覺得癥狀明顯好轉。梅女士不禁感慨道,看來“艾灸”這項治療,還是得要找專業的人才行。
周仲瑜教授特別強調說,艾灸具有溫經散寒、溫補益氣之功,適合虛證和寒證的人做,如果辨證不對,亂灸很容易出問題。比如陰虛火旺的人,實證熱證,如高熱、高血壓危象、嘔吐者,均不建議使用艾灸療法。一般來說,陰陽調理灸適用人群主要有: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骨關節疼痛性疾病以及亞健康人群等。
據悉,每伏第一天是開穴的日子,此時灸貼效果最佳,但是并不意味著錯過時機就沒有效果了。今年頭伏為7月16日,中伏為7月26日,末伏為8月15日。如果實在沒辦法趕上這三天,在整個“三伏”期間,間隔7-10天任選三個節點灸貼,也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