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走雖是入門級鍛煉方式,但健康收益非常大——燃脂、強心、壯肌肉。健步走并非散步,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而要加點“料”。近日,美國國家運動醫學院(NASM)教授兼健身營養專家珍妮特·索洛瑪·黑爾和惠特尼·科爾教授推薦兩種健走法,適合戶外、室內不同場景,通過增加強度和改變坡度讓鍛煉更高效。
戶外間歇變速走(20~40 分鐘)。
0~5分鐘:熱身,以中等速度步行。
5~10分鐘:“快走—快跑—沖刺”循環重復5次,快走 20 秒,快跑 20 秒,全力以赴沖刺 20 秒。
10~12分鐘:慢速步行。
12~17分鐘:再次進行“快走—快跑—沖刺”,重復5次。
17~20分鐘:放松。以正常速度步行,其間可停下來進行擺臂、聳肩、踢腿等放松動作。如果每天有足夠的鍛煉時間,可將整個過程重復2次。
室內跑步機爬坡走(30 分鐘)。鍛煉前可對跑步機手動編程。
0~5分鐘熱身:坡度為0%,速度為 3.2 公里/小時,逐漸將速度提高到 4.5~6.4 公里/小時。
5~8分鐘提速:坡度增至2%,速度增加至8~8.5公里/小時。
8~10分鐘保持同速,坡度增加到3%,再增至4%。
10~13分鐘增坡加速:坡度增至6%,速度增至8.5公里/小時以上,感覺呼吸有點喘。
13~15分鐘勻速增坡:速度保持在8~8.5公里/小時,坡度增加到6%~7%。
15~16分鐘常規步行:坡度恢復0%,速度逐漸降低至6.4公里/小時。
16~19分鐘間歇增坡增速:坡度增至2%,速度增至8公里/小時,持續1分鐘。然后速度降至6.4/小時,持續1分鐘,重復進行。
19~22分鐘降速增坡:速度降至6.4公里/小時,坡度增至10%。
22~24分鐘降速:速度降至4.8~5.6公里/小時。
24~26分鐘降速減坡:坡度降至4%~5%,速度減至4.8公里/小時。
26~30分鐘整理放松:坡度減至0%,速度降至4公里/小時。
東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教授劉俊一表示,以上兩種健走法活動量較大,即便時間不長,也能消耗較多熱量,起到良好的鍛煉效果。同時比較科學,包括了熱身和整理放松環節,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但需提醒,不經常鍛煉者,應根據身體狀況,在日常步速基礎上,先把每分鐘步速提高10~20步,等身體逐漸適應后,再嘗試上述方法。此外,戶外健走注意選擇熟悉的街道或公園,最好是塑膠步道,對膝關節反沖力較小;穿透氣的衣物和穩定、舒適、輕便的運動鞋;如在某一環節身體突然不適,應立即停止休息,不要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