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臟疾病(diabetic kidney,DKD)是指由糖尿病導致的慢性腎臟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糖尿病主要微血管并發癥之一。約30%~40%的糖尿病患者可罹患DKD,主要表現為持續性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和(或) 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最終發展為終末期腎臟疾病,嚴重影響健康及生活質量。
營養治療不僅可延緩DKD進展,降低終末期腎臟疾病的發生率,還可防治DKD導致的營養不良。
《中國成人糖尿病腎臟疾病醫學營養治療專家共識》對糖尿病腎臟疾病所致慢性腎臟疾病(下文簡寫為DKD-CKD)不同分期患者的營養治療做出了以下建議。
一.營養篩查和評估
營養篩查和評估 是對DKD患者制定個性化營養治療方案的前提和基礎,主診醫師和臨床營養師要結合患者蛋白尿、腎功能受損程度以及體重指數(BMI)、血清白蛋白等相關指標, 定期全面評估患者營養狀況并進行綜合分析 ,內容包括人體測量(身高、體重及其近期變化、BMI、上臂肌圍、握力等)、人體成分分析(生物電阻抗法)、生化指標(血清總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總膽固醇等)、主觀綜合評估(SGA)結果等。
二.營養素推薦和膳食指導
1. 能量
①推薦DKD患者每日總能量攝入量30~35kcal/kg,并根據身體活動水平進行調整。 ② 建議DKD-CKD 1-2期的超重或肥胖患者,建議每日總能量攝入減少500~750kcal,即女性每天攝入能量1200~1500kcal,男性每天攝入能量1500~1800kcal。久坐不動的老年患者,推薦每日30kcal/kg的能量攝入。
DKD患者需保持足夠能量攝入以預防蛋白質能量消耗。與單純糖尿病患者不同的是,后者更加關注超重肥胖和營養過剩,而DKD患者則更需要關注是否有營養不良,尤其是蛋白質能量的消耗。
膳食指導:食物種類多樣化,定時定量進餐,合理分配三餐的能量,蛋白質總量均衡分配于三餐,以利于血糖穩定。
2. 碳水化合物
①不建議DKD患者攝入過低的碳水化合物,建議每日攝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占總能量的45%~60%。其中來自添加糖的碳水化合物應限制在能量攝入的10%以下。 ②建議選擇血糖指數(GI)較低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GI值越低,其供能比例就可適當增加,最高可達60%。
一般情況下膳食纖維含量越高的食物GI值越低,如全谷物。下表為常見主食的GI值。
3.蛋白質
① 推薦DKD-CKD 1-2期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g/kg。 ②推薦 DKD-CKD 3-5期非透析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6~0.8g/kg,并補充復方α-酮酸制劑,每日0.12g/kg。 ③ 建議DKD-CKD 5期透析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 1.0~1.2g/kg。
研究顯示,低優質蛋白飲食可以減少DKD患者蛋白尿,改善腎臟功能。但過低(<0.8g/(kg·d))或過高(超過1.4g/(kg·d))的蛋白質攝入與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尿毒癥本身會導致食欲下降、分解代謝增加和肌肉質量下降,同時透析時也會丟失一部分氨基酸、多肽和少量血液,所以透析患者的蛋白攝入量要高于非透析患者;此外考慮到糖尿病患者糖異生減少,適量增加透析DKD患者蛋白質攝入量有利于預防低血糖癥。
膳食指導:魚禽肉蛋奶和大豆中富含優質蛋白,優質蛋白中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可滿足人體需要,營養價值優于其他植物蛋白。推薦DKD患者以白肉(魚和禽肉類)、蛋類、奶類和大豆為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減少紅肉攝入,大量食用紅肉和加工肉類與慢性腎臟病進展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同時為了避免蛋白質攝入過量或優質蛋白質攝入不足,可適當選擇低蛋白質主食代替傳統主食。
4. 脂肪
①推薦調整DKD患者脂肪攝入的構成比例,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攝入(攝入量占每日總能量比例不超過10%),適當增加多不飽和脂肪酸攝入。 ②建議DKD患者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在脂肪攝入總量中的比例為10%~20%。
長期高脂飲食可導致腎小球膠原纖維增生、促進炎癥的發生發展以及全身臟器的損傷,不同類型脂肪對代謝狀態的影響不同,因此需注意調整攝入脂肪的構成比例。
減少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的攝入 有利于維持DKD患者心血管系統健康,富含 ω-3、ω-6等 多不飽和脂肪酸 的膳食可減輕炎癥和內皮功能障礙、改善血壓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保護DKD患者腎功能、減少蛋白尿發生。
單不飽和脂肪酸可改善血脂和脂蛋白水平,適當增加其比例有助于改善糖耐量,但過多攝入可能會導致體重增加。
5.無機鹽
1)鈉
建議各期DKD-CKD患者鈉攝入量1.2~2.0g/d(食鹽3~5g/d);合并高血壓的DKD患者膳食鈉攝入量應個體化管理。
膳食指導: 膳食鈉的主要來源為食鹽、鹽漬及腌制肉或煙熏肉、醬菜咸菜、含鈉的調味品(如醬油、味精)及加工食品。每日推薦的鈉攝入量需將 食鹽、調味品及加工食品 中的鈉都包含在內, 建議DKD患者盡量食用新鮮食材,同時避免食用含鈉高的調味品或加工食品。
2)鉀
建議各期DKD-CKD患者結合腎功能個體化調整飲食中鉀的攝入,以保證血鉀在正常范圍。
DKD-CKD 3-5期患者易反復出現高鉀血癥,需根據血鉀水平調整膳食鉀的攝入。
①每日尿量大于1500ml和血鉀正常時,不必限制鉀的攝入;
②血鉀>5.0mmol/L時,需限制高鉀食物的攝入;
③血鉀>5.5mmol/L的腎功能衰竭患者,推薦飲食鉀攝入量應<3g/d(<77mmol/d)。
禁用低鈉鹽和平衡鹽等特殊食鹽,少用醬油等調味品。
DKD-CKD 5期的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患者,伴有低鉀血癥時建議適量增加膳食鉀的攝入。
膳食指導:高鉀血癥的DKD患者,建議選擇鉀含量較低的水果和蔬菜,而谷物、土豆、玉米,大豆、堅果、西紅柿、香蕉、蘑菇、橘子、甜瓜、獼猴桃、動物內臟等含鉀豐富的食物必須加以限制。另外,一些烹飪方式,如土豆等薯芋類食物切塊并用水浸泡沖洗、蔬菜切碎用水沖洗或焯水后烹飪等可不同程度地減少鉀含量。
3)鈣
建議各期DKD-CKD患者根據血鈣水平調整鈣的攝入。
DKD-CKD 患者早期主要表現為低鈣血癥,后期低鈣血癥可導致高轉化性腎性骨病和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如進展為三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可出現高鈣血癥。
成人DKD-CKD 3-5期患者應盡可能避免高鈣血癥。未接受活性維生素D類似物治療者,建議總鈣攝入量為800~1000mg/d(包括飲食鈣、鈣劑、含鈣磷結合劑等)以維持鈣平衡。需要補充α﹣酮酸改善營養狀態的DKD患者,需注意每片α﹣酮酸含鈣約50mg,可能增加患者的鈣負荷,需密切監測血鈣,及時調整膳食鈣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
4)磷
建議 DKD-CKD 3-5期患者盡可能將血磷降至接近正常范圍。
DKD-CKD 3-5期患者易出現高磷血癥,由于磷酸鹽與骨骼肌鈣水平處于穩態平衡,二者失衡會導致顯著的鈣流失和骨病發生。DKD-CKD 3-5期患者的血清磷酸鹽應維持在0.9~1.5mmol/L ,透析患者血磷應保持在1.1~1.7mmol/L 。DKD-CKD 3-5期患者血磷如超過目標值,應限制飲食磷攝入800~1000 mg/d,或聯合其他降磷措施。
膳食指導:磷在動物性及植物性食物中均含量豐富,常與蛋白質并存。膳食磷主要來源于植物或動物蛋白中的有機磷和食品中的含磷添加劑,應選擇磷/蛋白比值低、磷吸收率低的食物,限制含有大量磷酸鹽添加劑的食物攝入,如瘦肉、蛋黃、動物內臟、堅果等。
5.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1)維生素D
建議各期DKD-CKD合并維生素D不足的患者適當補充維生素D3或D2。
補充維生素D有利于改善骨代謝狀態及血脂水平。DKD-CKD早期低鈣血癥時建議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D食物的攝入,預防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后期出現高鈣血癥時維生素D補充需慎重。
膳食指導:對于維生素D缺乏和(或)合并低鈣血癥的患者,建議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魚肝、魚肝油、動物肝臟、菠菜、西紅柿、蛋黃、瘦肉、牛奶、乳酪等,根據病情結合藥物補充。
2)維生素A、B、C、E
建議DKD-CKD 1-5期成人患者,如證實維生素B或C缺乏可給予適當補充;不建議常規補充維生素A或E。
膳食指導:五谷雜糧、綠葉蔬菜等食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如蘆筍、杏仁、瘦肉、菠菜、洋蔥、大蒜、蛋、雞肉、花生、牛奶、動物肝臟等。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富含維生素C,如芹菜、菠菜、油菜、薺菜、白菜、包菜、西蘭花、青椒等。
3)微量元素
建議僅對伴有微量元素缺乏并引起相關癥狀或生化指標異常的DKD-CKD 3-5期患者補充微量元素。
膳食指導:DKD患者存在常見微量元素缺乏時,在兼顧血糖的情況下,可適當增加膳食攝入。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麥芽,其次是瘦肉、魚類、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紫菜、動物肝臟等;富含硒量的食物有魚、龍蝦及一些甲殼類水產;富含鐵的食物有動物肝臟和血液、紅色肉類、魚蝦貝類等。
6. 膳食纖維
建議DKD患者適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
富含膳食纖維的飲食對DKD患者有多方面益處:
①減少蛋白質并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發酵,調節腸道菌群的新陳代謝;
②增加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③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量,為腸道微生物群供能;
④有助于維持腸道屏障的功能和完整性;
⑤改善胰島素抵抗、鐵代謝和生活質量,從而延緩 DKD 的進展。
膳食指導:全谷物、薯類、雜豆類及水果蔬菜是膳食纖維的主要來源,堅果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一般食物加工越細,膳食纖維含量越少,建議降低食物的精細程度,如避免將水果榨成果汁食用。
7. 酒精
①不建議各期DKD-CKD患者飲酒。
②既往飲酒的患者,要嚴格控制飲酒量,每天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1個酒精單位約合14g純酒精,相當于酒精濃度12%紅酒145ml, 酒精濃度3.5%啤酒497ml 或酒精濃度40%的白酒43ml),且限制在總攝入能量的5%。
③使用胰島素和(或)促胰島素分泌劑的患者,飲酒時適當增加碳水化合物,避免低血糖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