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古人雖然認為小暑時節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但是隨著小暑的來臨,天氣逐漸悶熱潮濕,就像在火爐上蒸煮一樣難熬。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針灸科醫師李婧提醒,民間所說的“苦夏”就在此時,人們內心容易煩躁不安,小暑養生重在護養心脾、淡補飲食。
夏季人體代謝增加,同時天熱汗出,營養物質流失,應注意顧護陽氣,不宜過食生冷或過度吹空調,以免寒邪入臟腑,導致發熱、腹瀉、嘔吐等。暑濕之邪漸盛,濕邪困脾,人容易出現精神倦怠、食欲不振等癥狀,飲食上需注意補充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食物,可飲用綠豆湯、竹葉清茶,清心利尿;飲用酸梅湯,酸甘化陰、開胃消食;還可以在小暑時節食用一些健脾除濕的粥,如將紅豆、薏米、白扁豆、芡實、山藥等一起熬制,老少皆宜。
夏季在五行中屬火,對應的臟腑為心,心主神志,汗為心之液,故煩暑之時,人們常出現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癥狀。因此,小暑宜養心,注意清心火。古人云“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我們首先應注意平心靜氣,保持良好的心態、穩定的情緒,心靜自然涼;同時應注意動靜結合,盡量選擇一些比較緩和的健身方式,如八段錦、太極、散步等,避免大量出汗損傷陽氣。
在注意自我調節的同時,還可以選擇拍打心經的方式輔助調養心神。手少陰心經位于手臂內側,拍打時間選擇11-13時,這是心經運行的時間。拍打位置起于腋窩的極泉穴,沿上肢內側向下到小指外側的少沖穴。從上到下,循經拍打,拍打的手法要輕柔,一般拍打10-15分鐘。注意要空掌拍打,力度不宜過重,以局部酸脹感為度,切勿用力過猛造成皮下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