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花放合欢情,国自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银杏视频app下载,小向美奈子av

  • 全國 [切換]
  • 國民康養

    一篇文章掌握艾灸的核心技術!

       2022-12-15 騰訊網4300
    導讀

    灸法是我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幾千年歷史。本人 1953 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傳。從醫 60 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揚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講幾點要訣和技巧。1、以人為本做好

    灸法是我中華民族發明創造的治病方法之一,有幾千年歷史。本人 1953 年師承針灸大師承淡安,在灸法方面得到他的真傳。從醫 60 多年來一直為灸法的保存和發揚光大努力。下面就灸法講幾點要訣和技巧。 

    1、以人為本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是醫生之醫德,醫乃仁術,醫天下人之疾苦是為天職,勿貪婪財物而敗德。《靈樞·官能》:“語徐而安靜,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針艾。”可見,對針灸醫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其次是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灸法雖無多大痛苦,但用火在人肉體上點燃,不免有恐懼心理。所以耐心講清道理,讓人相信灸法,樂意接受灸法,雙方配合好,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2 、適應證選擇 

    灸法治病廣泛,不論男女老幼,各科都有適應證。即使無明顯病癥,也可以養生保健,舉凡身體虛弱,風、寒、濕之慢性病,無不適應;對急性病也可選擇應用;尤其對難治性疾病及人體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調或缺陷,中西藥難以取效的疾病最為適宜。如病毒性乙型肝炎、慢性腎炎(尿毒癥)、慢性氣管炎、哮喘、肺結核、肺門淋巴結核、慢性結腸炎、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各種腫瘤、白血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皮癥、艾滋病、反復感冒、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等。 

    近些年又提倡對惡性腫瘤使用灸法,不論早期或中晚期,或用中藥治療,或用外科手術,或放化療前后間歇期都可以加入灸法,對患者無害,對其他各種療法也無妨礙,至少可以作為輔助療法,尤其對手術后恢復期,減輕解除放化療的毒副反應,均有良好的效果。 

    3、施灸的部位 

    直接灸法經長期施灸會落下疤痕,為了不妨礙美容,應盡量避免在顏面部及明顯外露部位施灸,最常用的是背部、腹部及四肢,脈脈艾灸提醒您因為這些部位肌肉豐滿肥厚,又不常外露,即便有個小疤痕也無妨礙。臟腑病多用俞穴、募穴,都在腹背,正好兩全其美。 

    4、 取穴要準確,方法要輕巧 

    取穴要先講姿勢,或坐位,或臥位,必須自然放松,充分暴露穴位,要有依靠,穩妥舒適,能夠持久,然后點穴施灸。 

    穴位是按骨度法取的,固定不變。敏感點也叫阿是穴,或熱敏點,或嗜熱點,會隨病情改變而轉移或消失。用直接灸法則取固定穴位不變,以免多處灸成疤痕。 

    取穴宜精簡,以治病主穴為主,配穴少用。如胃病取胃俞、中脘為主穴,配足三里穴,僅此 5 個點。一般以 3~7 個點為宜。每穴灸 5~9 個艾炷,每次總數以30~60 個而已,操作熟練不過 10 min 左右。 

    直接灸不能用粗艾絨、新艾絨,它含揮發油多,不易點燃,不易滅,燒得時間長,痛苦較大。用極細之艾絨、陳艾絨,顏色土黃,綿軟,無雜質,無油性,易燃易滅,知痛時已滅了,無甚痛苦,易被患者接受。 

    初用直接灸法,一定要用小艾炷,寧可多灸幾壯,這也和用藥一樣“寧可再劑,不可重劑”。古人多用大艾炷,一二次灸成,要求化膿成灸瘡,每天清洗,一個月以上才能痊愈,非常痛苦,而且麻煩,雖然療效好,但現代人多難以接受。所以,用小艾炷輕灸、多灸、長灸同樣有效,這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結果。況且人體產生免疫力,調整內分泌,改善體質,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是慢慢形成的,不必要求速效。艾炷要做成寶塔型,下平上尖,不松不緊,太松易散,太緊燃燒時間長,灼痛重,必須講究。 

    直接灸法古稱化膿灸,現在改進之后多不化膿,長期灸叫做重直接灸,臨時灸幾次叫輕直接灸。用這種方法可以減少灼痛,所以要講究操作技巧。安排好體位點準穴位之后,用 75%乙醇棉球消毒皮膚,把艾炷放在穴位上,用細線香點燃尖端使之均勻向下燃燒。初灸階段燃至一半知熱即捏起或壓滅,術者要用自己的拇食二指迅速大膽操作,眼明手快不會疼,這樣患者才能立即止疼;再灸燃至大半知大熱時,捏起或壓滅;重復灸燃燒將盡時捏起或壓滅,脈脈艾灸提醒您次數一多就無甚痛苦了,耐心灸下去待結痂之后就不怕痛了。時間久了有的會出現感傳,還會感覺舒服,就像一種溫熱享受。 

    如果痂下有分泌物照常施灸。萬一感染化膿,用外科換藥方法很快就會痊愈,接著再灸,不要間斷,免得再打基礎。內衣如干凈一般不會化膿,有的連灸數月至一二年也平安無事。至于輕直接灸更不必考慮,或者僅起一個小水泡,很快就吸收了。 

    灸字,從久從火,必須長期耐心灸下去,日久見功。尤其慢性病及疑難病,可以灸數月至數年,對老年人養生保健更應常灸。若病情穩定或其他原因如天氣酷熱等可以適當休息一段時間再灸。 

    5、 注意事項 

    5.1 注意室溫的調節 

    在避免風吹患者的情況下,施灸時可以開窗調換空氣,應特別注意室內外的溫差,尤其在冬季嚴寒和夏季酷暑之際,更應注意使患者舒適。 

    5.2 灸法與消毒 

    在皮膚上施灸,一般對消毒要求不太嚴格。不過直接灸時,應用 75%乙醇棉球消毒,擦拭干凈,面積要大些,以防灸后皮膚破潰,繼發感染。至于灸的原料,只要將艾絨曬干,生姜用時洗凈即可。 

    5.3 暈灸的防治 

    暈灸者不多見,多因初次施灸或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艾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因素。一經發現,要立即停灸,讓患者平臥,一般無甚危險。在施灸中要不斷留心觀察,爭取早發現、早處理,防止暈灸為好。 

    5.4施灸與保養 

    灸后要注意保持樂觀、愉快的心情,精心調養,戒色欲,勿過勞,清淡素食等以助療效。 

    5.5施灸的程序 

    如果上下前后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后灸陰經,先灸上部,再灸下部,也就是先背部,后胸腹,先頭身,后四肢,以此進行。取其從陽引陰而無亢盛之弊,如果不講次序,往往有面熱、咽干、口燥的后遺癥或不舒服之感覺。即便無此反應,也應當從上往下灸,循序不亂,不會遺忘。而免得患者反復改變姿勢,省事省時間了。

    5.6施灸的時間 

    上午、下午均可。一般陰晴天也不避忌,失眠癥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隨時灸之。止血后,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復發。 

    5.7 施灸的副反應 

    由于體質和癥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干、全身不適等反應,但一般不需要顧慮,繼續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可以拉長間隔時間,如出現口渴、便秘、尿黃等癥狀,可以服中藥加味增液湯。藥用生地 15 g,麥冬 15 g,玄參 15 g,肉蓯蓉 15 g,水煎服。

    5.8 關于灸后洗澡問題 

    凡非化膿灸(輕直接灸),可以正常洗澡。如有灸瘡,則應避開瘡面,當心不要洗脫灸痂,勿多浸泡。或用創可貼蓋上再洗,或用消炎膏抹上一層保護灸面等方法。總之,可以洗澡。 

    5.9 注意掌握刺激量 

    一般原則是其壯數先少后多,其艾炷先小后大,逐漸增加,不可突然大劑量施灸。 

    6、 難治性疾病取穴處方簡介 

    按中醫臟腑經脈辨證,選用循經或局部、俞募、原絡、下合穴等配方取穴。 

    病毒性乙型肝炎,主穴取肝俞、脾俞、足三里,配穴取期門、太沖、內關。

    慢性腎炎(尿毒癥),主穴取腎俞、脾俞、命門、大椎、關元,配穴取三陰交、水分、足三里、筑賓、三焦俞。

    慢性氣管炎,主穴取肺俞、中府、足三里、膻中,配穴取豐隆、魚際。

    哮喘,主穴取定喘、大椎、肺俞、膻中、足三里,配穴取豐隆、中脘、內關。

    肺結核,主穴取肺俞、膏肓、足三里、脾俞,配穴取中府、豐隆、大椎、曲池。

    肺門淋巴結核,主穴取身柱、肺俞(或只灸身柱),配穴取中脘、足三里。

    慢性結腸炎,主穴取脾俞、大腸俞、天樞,配穴取足三里、上巨虛。

    橋本氏甲狀腺炎(慢性甲狀腺炎),主穴取人迎、大椎、足三里,配穴取合谷、中脘。

    食道癌(各種腫瘤),主穴在胸腹部病灶直上相應的體表上取穴,或敏感點上取穴,配穴在病灶背部相對應處取穴,或身柱、靈臺、中脘及足三里、內關。

    白血病,主穴取膈俞(血會)、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里、中脘、曲池。

    系統性紅斑狼瘡,主穴取大椎、關元、足三里、血海,配穴取中脘、內關、三陰交、陰陵泉、百會、風池。

    系統性硬皮癥,主穴取大椎、腎俞、足三里、肺俞,配穴取關元、中脘。

    艾滋病,主穴取大椎、肝俞、肺俞、脾俞、腎俞、關元,配穴取中脘、內關、足三里、天樞、大腸俞。

    經常感冒,主穴取風門、肺俞、大椎、關元,配穴取足三里、外關。

    類風濕關節炎,主穴取大杼(骨會)、大椎、腎俞、命門,配穴取關元、中脘、足三里、絕骨(髓會)。

    強直性脊柱炎,主穴取大椎、身柱、靈臺、病灶兩側華佗夾脊穴,配穴取腎俞、絕骨(髓會)、太溪、三陰交。

    養生保健灸,可取足三里、大椎、中脘、神闕、關元、三陰交,選 1~2 穴。或單灸足三里,就有很好的健身作用。

    小兒可獨取身柱穴,能促進發育,強壯身體。

    7、病例介紹

    7.1 功能性子宮出血

    患者,女,30 歲。近兩三個月以來,月經過多,這個月淋漓不斷,時多時少,頗以為苦。曾去大醫院婦科,經 B 超、婦科檢查,診斷為功能性子宮出血,經多種方法治療無效。全身乏力,頭暈眼黑,上樓氣短。用小艾炷直接灸雙側隱白穴各 3 壯。次日上午,患者來述出血少了,又各灸 3 壯,第三日再各灸 3 壯,患者痊愈。

    7.2 乙型肝炎

    患者,男,40 歲,2003 年 3 月 19 日初診。3 年前健康檢查示乙肝表面抗原、核心抗體陽性,沒癥狀,未經治療,但精神上常有負擔,因兩個兄長均死于肝癌。年底在廣州進貨時出現納差、惡心、腹瀉,經中西醫多種方法治療均無效,心理負擔極重,幾乎不能自持,談病色變,悲傷欲哭,由其親戚陪同來我所就診。癥見面色發黃,晦暗無色澤,眼球青黃,口甜,沒有食欲,腹脹痛,納差,惡心,厭油肉,疲乏,急躁,頭暈頭悶,消瘦,體重下降 7.5 kg,小便深黃色,大便每日 1~2 次。肝區叩痛,脾區不舒,脈弦,舌苔厚,質紅。3 月 21 日,侯馬市人民醫院化驗谷丙轉氨酶583 μmol/L,谷草轉氨酶 268μmol/L,谷酰轉酞酶230 μmol/L, 總膽紅素 129.7μmol/L,直接膽紅素90.1 μmol/L,甲胎球蛋白≥25 μg/L。

    治療方法用直接麥粒灸,灸足三里、肝俞穴,每日 1~2 次,先在本所灸,然后教會其妻在家自灸,每穴灸 7~9 壯,每日上午7~11 點(巳時脾經值時),疤痕控制在黃豆大小,輔以中藥湯劑,清熱解毒,清肝利膽,臨時用藥數日,而后改用乙肝Ⅲ號,健脾益胃。

    4 月 3 日施灸治療 12 d,復查谷丙轉氨酶 81 μmol/L,谷草轉氨酶 51 μmol/L,谷酰轉酞酶 148μmol/L,總膽紅素 47.0 μmol/L,直接膽紅素 24.8 μmol/L,甲胎球蛋白≥20 μg/L。有食欲,余諸癥均好轉,夫妻二人對治療充滿了信心,按治療方案繼續治療。

    4 月 25 日,復查谷丙轉氨酶 36 μmol/L,谷草轉氨酶 3 μmol/L,谷酰轉酞酶 7 μmol/L,總膽紅素7.4 μmol/L,甲胎球蛋白<20 μg/L,全家心中如釋重負,繼續配合治療。

    10 月 13 日復診時,患者精力充沛,癥狀消失,飲食恢復,一切情況如同正常人,患者要求停止治療。

    11 月 10 日,復查乙肝表面抗原、e 抗體、核心抗體陽性,但無任何自覺癥狀。2004 年 2 月 22 日春節,患者情況一切均好,體重 85 kg。囑患者勿過勞,節飲食,去煩惱,以防復發。


     
    (文/小編)
     
    反對 0 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評論 0
    0相關評論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dfsjy.com/news/show-1382.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gmky168@163.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南县| 怀来县| 渝中区| 江津市| 沭阳县| 凉城县| 绥阳县| 石棉县| 广西| 古田县| 古蔺县| 漳平市| 米脂县| 甘德县| 昭苏县| 额尔古纳市| 鄱阳县| 清流县| 铜鼓县| 苏州市| 平和县| 克东县| 永清县| 和田市| 榕江县| 襄樊市| 莱西市| 台安县| 会理县| 滕州市| 商南县| 津市市| 安图县| 平昌县| 景德镇市| 阜新| 筠连县| 嵊泗县| 台北市| 夏邑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