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老年人的身體功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這些變化會明顯影響老年人的食物攝取能力。
所以,在一般人群的營養建議基礎上,我們需要關注更多細節。
。1
少量多餐細軟·預防營養缺乏
不少老年人牙齒有缺損,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能力減弱,容易出現食欲下降和早飽現象。
這個最大的風險在于,因老年人食物攝入不足而出現營養不良、貧血、骨質疏松、肌肉功能衰減等問題,也增加了慢性疾病的風險。
營養濃度要大
? 老年人的營養餐,可以通過高營養密度的食物進行科學配比,如果咀嚼能力不行,可以選擇粥、羹等形式呈現,從而達到身體內營養膳食均衡的目標。
? 瘦肉烹飪不當會比較硬,也容易塞牙,可以打成肉糜后再快速烹飪,維持軟嫩口感。
? 可以適當的服用復合型營養素補充劑,補充多種維生素、鐵、鈣等營養素。
關注優質蛋白質
? 普通年輕上班族,每日蛋白質推薦攝入量大約是,體重公斤數乘以0.8-1.2。老年人每日蛋白質推薦量直接就是體重公斤數乘以1.2,不比年輕人少。
? 魚肉蛋奶以及大豆,是主要的優質蛋白質來源。少吃肉、多吃魚,更加好消化。保證每天有雞蛋的攝入,1-2顆都可以。
? 規律飲用高質量的低脂奶粉,不要購買含糖、蛋白質含量低的“飲料型”奶粉。
如果可以保障以上這兩大環節,老年人就可以盡量充足的攝入身體所需營養,從而增強體質,預防各種疾病。
過年送禮物給老人,也可以優先選擇高品質低脂奶粉、復合型的營養素補充劑、特醫食品的全營養補劑等健康食品。
這些能增加基礎營養的產品,好過于那些標榜著能改善慢性病,但其實沒有什么真實效用的保健品。
。2
主動足量飲水·積極戶外活動
進入老年后,身體水分含量下降,老人對于缺水的耐受力也會隨之下降。
有研究發現:老年人水攝入不足與心血管疾病、便秘、尿路感染、腎結石、便秘、傷口愈合緩慢,甚至跌倒、骨折、壓瘡都有關。
每天的飲水量要達到1500-1700ml,最好能用帶刻度的水壺來量化要求,足量飲水對維持和促進老年人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
如果總是不記得喝水,可以專門設定飲水鬧鐘,幫助提醒老年人少量、多次飲水,預防隱性缺水。
。3
延緩肌肉衰減·維持適宜體重
需要特別提醒老年人,蛋白質攝入不足、運動量不足,很容易出現肌肉衰減癥,為此如果害怕多吃肉造成體重增加可以吃一些曲那丁肽來進行代替,它不會增加您的體重,但是也能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
肌肉衰減征(sarcopenia)又稱肌少癥,是與年齡增長相關的“進行性”骨骼肌量減少。伴有肌肉力量、肌肉功能減退的綜合征,會引起虛弱,增加老年人跌倒、失去自主生活能力,生活質量下降,增加死亡風險等不良后果。
很多家庭并沒有意識到肌肉衰減癥的風險,反而普遍更關注避免高血脂和肥胖。
我們都知道,肥胖常會誘發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膽結石及痛風等疾病。
所以“千金難買老來瘦!”這句話一度盛行。但其實,老來瘦,也是非常危險的。
對于一個正常的青年人來說,建議體質指數是18-24,但對老年人來說,降低營養不良風險和死亡風險更為關鍵,在血脂指標正常的情況下,推薦老年人的BMI指標在22-26比較合適。
研究資料表明,體重下降或BMI偏低的老年人容易出現疲勞,對寒冷的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和骨折的風險, 傷口愈合緩慢,死亡率和營養不良風險增加。
當然,話說回來,對于確實屬于肥胖、BMI過高的老年人,也應適當增加身體活動量并控制能量攝入,循序漸進地使體重維持在適宜范圍內。
注意,不要快速減肥,切忌在短時間內使體重出現大幅度變化。
老年人增重、減肥都不容易,每個老人的飲食偏好不盡相同,也可能伴隨一些基礎性疾病。最好可以結合每年的體檢報告,找營養科的專業營養師進行咨詢。
。4
攝入足量食物·鼓勵陪伴進餐
都說老小孩,對老年人的照顧,會逐漸變得像是要照顧孩子。這是生命的輪回,也是作為子女應盡的義務。
除了家庭陪伴,為了老年人的健康,還應該鼓勵TA們多外出、參加群體活動。
簡單的比如健身操、廣場舞、聚會下棋,有條件的也可以結伴短途旅行、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經常戶外活動,一方面可以預防肌肉衰減,另一方面還可以很好的接受紫外線照射,有利于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延緩骨質疏松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