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常用的軟飲料瓶結構穩定,即便夏季高溫使得瓶子出現輕微變軟情況,也不會導致瓶體結構出現變化。有實驗表明,高溫環境下測試的3款常見品牌的礦泉水均未檢測出有害物質,礦泉水的狀態、色度、滋味、氣味等也沒有產生變化。
很多人平時習慣在車上準備幾瓶礦泉水或者飲料,便于口渴時取用。但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在光照和高溫狀態下,有的瓶體可能出現變軟的情況,不少人擔憂是否會滲出有害物質。
記者注意到,網上也有類似的傳言,稱被暴曬的礦泉水有毒。由于瓶體材質中含有可能導致人體慢性中毒的雙酚A,高溫會讓其與其他化學成分釋放出來,滲透進入水中。
事實到底如何,暴曬后的瓶裝水還安全嗎?對此,國家食品接觸材料檢測重點實驗室(廣東)主任鐘懷寧表示,目前市場中70%左右的軟飲料瓶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材質。該材質結構穩定,玻璃化轉變溫度在67攝氏度至81攝氏度之間,熔點在260攝氏度左右,即便夏季車內高溫使得瓶子出現輕微變軟情況,也不會導致瓶體結構出現變化。
對于傳言中有關雙酚A的危害,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阮光鋒表示,一次性使用的礦泉水瓶、飲料瓶根本不需要使用雙酚A。另外,沒有任何跡象顯示雙酚A有基因毒性或致癌性。歐洲食品安全局評估認為,雙酚A的每日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0.05毫克。美國相關機構亦進行了資料回顧和審查,他們認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雙酚A會對嬰幼兒的健康造成損害,大家不需要過于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