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是常見調料,加在菜里可以起到去腥、增味、提鮮的作用。市面上的姜有很多種,如生姜、白姜、沙姜、良姜、洋姜等,它們在營養、口感、吃法等方面各有特色。
生姜。生姜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姜,是姜科姜屬植物,廣泛分布于我國氣候較溫和的中部和南部省份。生姜的可食用部為地下塊莖,呈有分支的塊狀,有獨特的刺激性。這種味道來自于姜中多種揮發性香味成分,是抗氧化的關鍵物質,也能起到增鮮去腥的作用。燉、煮、燒等菜肴中都可以加入生姜,有些地區會用生姜的不同部位開發特色菜,如福建的姜母鴨,就是用生姜中質地緊密、姜味濃郁的姜母(老根)部分制作的。
白姜。白姜又稱仔姜,是姜科植物(多為生姜)的幼嫩部分,主產于四川、湖北、湖南、貴州等地。白姜皮薄色白、水分充足、肉質細嫩,分枝修長,尖端部分還帶有一點紫紅色,像美人的手指。白姜也含有多種揮發性植物活性成分,有助抗氧化,與生姜相比,白姜的辛辣味更加柔和,再加上肉質細嫩,很適合作為蔬菜食用。做法上,可以將細嫩的白姜切片,用醬油腌漬,做成開胃小菜,也可以將其作為配菜,制成仔姜肉絲、仔姜美蛙、仔姜鮮兔等風味菜肴。
沙姜。沙姜又叫山柰(nài),是姜科山柰屬植物,因多種植在沙土中,所以又名沙姜。它主產于我國南方省份,如臺灣、廣東、廣西、云南以及部分東南亞地區,外形呈塊狀,表皮為淺褐色,內里呈淡黃色,與生姜有些相似,但吃起來沒那么辛辣,還帶有獨特的香氣。沙姜富含鉀、鎂、鈣、錳等礦物質,以及肉桂酸乙酯類化合物。現代研究發現,這種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活性。人們會將沙姜切片曬干后,作為燉肉香料使用;兩廣地區喜歡把新鮮的沙姜搗碎,加上生抽、香油等調料,做成白切雞蘸料,或者直接把沙姜鋪在砂鍋底,制成風味濃郁的沙姜焗雞、沙姜豬手等。
良姜。良姜又稱高良姜、南姜,是姜科山姜屬植物,主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南方省份。良姜體型偏大、表皮粗糙,形如樹根,顏色較深。良姜富含多糖、黃酮類等具有抗氧化特性的生物活性物質,其中富含的芳香油類物質還能帶來特別的甜辣風味。泰國傳統美食冬陰功湯就用良姜調味;嶺南地區常用良姜燉肉,或做成良姜豉油雞、良姜鹽焗雞等佳肴。
洋姜。洋姜又名菊芋、鬼子姜,是菊科向日葵屬植物。洋姜原產于美洲,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其中含有大量淀粉、菊芋多糖和果糖,以及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類植物化學物,常吃對人體健康有益。洋姜口感溫和,沒有姜科植物那種明顯的辛辣味,除了作為食用小菜,如老北京喜歡的鬼子姜腌菜,洋姜還可部分替代糧食,成為釀造酒精的原料。
姜黃。姜黃是與生姜同科不同屬的近親,即姜科姜黃屬,主產于溫暖濕潤的南方地區。姜黃與生姜外形比較相似,但內里的肉質部分顏色更深,為橙黃色。姜黃含有豐富的姜黃素,這種物質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能給身體帶來諸多益處,是近年來的熱點食材。姜黃吃法有很多,不僅能將食材染成開胃的橙色,還能與其他調料一起制成東南亞地區盛行的咖喱,或磨成粉后加在牛奶、咖啡等飲品中增加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