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秋分養生注意事項
秋分飲食·多溫多潤
中醫認為秋季應肺,而燥為秋季之主氣,燥氣易傷津液,故肺很容易被秋燥所傷。
秋分的“燥”不同于白露的“燥”,此時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此時,更適宜進食一些清潤、溫潤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
需要注意的是,秋分后寒涼氣候日漸濃郁,本身脾胃不好、經常腹瀉的人,更容易發作腸胃病。
這類人群應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飲食上可適當多喝熱粥,避免多吃水果,以防誘發或加重疾病。
秋分著裝·注意保暖
秋分之后穿衣要順應“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不應再赤膊露體,而是要適當為自己增衣保暖。
短款衣物最好都換成長袖長褲,晚上睡覺也可以把毛毯換成薄被。
在床上墊上保暖效果較好的純棉材質的床褥,尤其是有慢性疾患的老年人,不宜再睡涼席,否則極容易患上感冒,也可能出現膝關節酸疼等不適癥狀。
秋分情志·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氣候漸轉干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難免低落。
這時,應保持神志安寧,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
中醫有“常笑宣肺”一說,大笑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緒還能幫助肺擴張,人在大笑時還會不自覺地進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暢。
開懷大笑時,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促進肺氣的宣發肅降。
PART.02
秋分穴位按摩
迎香穴
將兩手中指自迎香穴沿鼻翼兩側推至鼻根部,再原路返回,此為一次操作。每天早晚各按摩60次。
此方法均可調暢肺氣,強健肺功能。
腎俞穴
每晚臨睡前盤腿坐在沙發上,兩膝自然分開,雙手放在大腿上,頭正目閉,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吸氣于胸中,兩手握成空心拳,輕叩腰部腎俞穴60下。
此方法可以補腎納氣,金水(肺腎)相生。
膻中穴
膻中穴為任脈腧穴,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膻中為心包募穴,又為氣會,宗氣之所聚,經常按揉能起到寬胸、理氣、通絡、寧心的作用,可減輕秋季的情緒抑郁。
PART.03
秋分養生小技巧
一碗南瓜粥
秋分后,氣候漸涼,胃腸道對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患有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統疾患的朋友們,應特別注意胃部的保暖。
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二經,能補中益氣,是暖胃護胃佳品。早餐煮粥時放幾塊南瓜,或者在晚餐桌上加一道南瓜粉絲湯,簡單方便,營養美味。
一盆泡腳水
不少人在此時會出現手腳冰冷、乏力等癥狀,尤其是偏瘦的女性,這都是腎氣不足的表現,因此晚上要堅持泡腳。
腳上穴位較多,可通過熱氣往上蒸騰的作用將體內寒氣驅散,對于體虛的人有很好提升陽氣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泡腳時間不用太長,15分鐘為宜。
一顆橘子
秋分節氣之后,橘子大量上市,由于此時秋燥的感覺會更加明顯,大家不妨在辦公桌或者臥室床榻邊放一個橘子。
它清新的氣味,含有大量的揮發油,其中的柚皮苷和橙皮苷具有鎮靜作用,能夠緩解焦慮、失眠等癥狀。
從中醫角度來說,陳皮可以化濕、醒脾、避穢、開竅。所以將一個橘子放在床頭,其柔和的色彩,清新的氣味不僅可以使人身心愉悅,還有利于促進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