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女性有這樣的感受:壓力大、情緒不好、生氣之后胸口都有悶痛的感覺。現代醫學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情緒引發了激素波動,隨即對乳腺產生刺激,產生胸部脹痛的感覺。這其實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但隨著近年來女性乳腺結節檢出率的不斷升高,很多人將乳腺結節與情緒劃上了等號,認為“乳腺結節是被氣出來的”。這種說法是否有道理?“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采訪了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中西醫結合乳腺科主任醫師秦悅農教授。
“很多病人來就診時,確實主訴說‘我脾氣不好、愛生氣,因乳房脹痛去檢查時發現了結節’。”秦悅農說,從現代醫學講,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生氣與乳腺結節有關。但從傳統醫學看,生氣與乳腺結節是有相關性的。中醫把乳腺疾病稱為情志性疾病,將其歸屬于“肝”的范疇進行論治。生氣,中醫稱為“肝氣郁結”,可以看做是乳腺結節產生的第一步;如果此時沒有及時紓解,長時間就會導致氣滯血瘀(第二步);再不重視,就會引起血瘀痰凝(第三步)。血瘀痰凝中的“痰”,就是結塊的意思,即中醫上的乳癖。
“從臨床來看,很多來看乳腺結節的女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秦悅農表示,現代女性工作家庭兩頭挑,擔子很重,是“肝氣郁結”的高發人群,遇到不開心的事一定要學會排解、宣泄,千萬別憋在心里。如果自身難以做到,可以嘗試借助中醫藥來消除體內的不良致病因素。肝郁氣滯(脅肋部脹滿疼痛、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月經不調或痛經等)者,治療側重疏肝理氣,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逍遙丸;氣滯血瘀(脘腹脹滿、肢體困倦、面色發青發暗、月經色紫暗或夾有血塊、舌質紫暗等)者,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可服用乳癖消、乳癖散結膠囊;血瘀痰凝(乳腺局部腫塊、乳腺刺痛、煩悶急躁等)者要消瘀散結,可服用小金丸。
還有女性擔心,乳腺結節會不會發展成乳腺癌?其實,乳腺結節不是病,只能算是一種狀態,是在B超、鉬靶等檢查中發現的乳腺陰影、腫塊,性質明確前都可稱為乳腺結節。目前,影像學是明確結節性質的重要且簡便手段,依據美國影像學會的BI-RADS分級,乳腺結節按照危險程度有0~6個級別。0級提示需要召回,結合其他檢查后再評估,說明檢查獲得的信息可能不夠完整;1級和2級表示無問題或良性病變,無需擔心;3級表示良性可能性98%以上;4級分為4A、4B和4C,表示惡性概率的不同范圍:4A在0%~10%,4B在50%~90%,4C為90%以上;5級為高度惡性病變的提醒;6級指已由病理證實為惡性病變。如果發現自己有乳腺結節,無需過于慌張,建議就醫精準判斷。
通常情況下,乳腺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前病變)、原位癌、浸潤癌是乳腺癌的“規范”發展途徑。“但臨床發現,這個依據并非絕對,也并不是必經流程,有些患者會從乳腺良性病變直接發展為惡性腫瘤。更為嚴峻的是,通過臨床觀察,我們發現乳腺良性病變患者和惡性腫瘤病人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有熬夜、愛發脾氣、飲食高脂高熱量、初潮年齡早絕經年齡晚等問題,沒有明顯差異性。”秦悅農提醒,這說明,預防乳腺疾病沒有標準化方法,須從根本上改善生活方式,做好能做到的。他給出以下建議:
情緒愉悅些。情緒穩定對于乳腺健康非常重要,大喜大悲、情緒過激或長期焦慮抑郁,都是導致乳腺疾病的潛在因素。女性日常要學會自我化解不開心的事,不要將其化為內在的“傷害”。
飲食忌點口。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生冷、油膩、煎炸、補品、咖啡等都要適當攝入,避免煙酒刺激。
起居規律點。春夏“夜臥早起”,秋冬“早臥晚起”,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助充足氣血,讓女性身體內環境更“順暢”,令結節無處“駐扎”。
運動堅持住。高體質指數(BMI)與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的發生有關,建議每周至少進行5天的半小時以上有氧運動,保持健康體重。